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 第四百零四章 小刘为夫纾困

第四百零四章 小刘为夫纾困(3/5)

这个问题很深刻,谢谢吕记者。”

    路老板肃声道:“各位都是专业的电影媒体,应该知道1995年彭特克沃的《零点地带》吧?”

    台下包括吕松在内的各国电影媒体记者都默然颔首,品味着这位中国导演的潜台词。

    彭特克沃在1960年拍摄了一部讲述二战和集中营的《零点地带》。

    影片在50年后的1995年,即二战结束50周年纪念之际,因对纳粹集中营中“囚犯管理者”Kapo的复杂刻画,引发了对“道德模糊性”的激烈讨论。

    简言之,他和太郎一样,都采用了很多耐人寻味的镜头语言。

    比如影片的主人公自杀时,导演用的是平移镜头,但是在成堆的尸体出现后,镜头又被推至高处,最终落在一个张开手臂的天使雕塑上。

    即便导演自己不承认,但这个镜头被广泛解读为在庆祝和亵渎被屠杀者,在犹太世界里引起了极大争议!

    小刘自然还不太知晓这些弯弯绕绕,听着男友和记者的解读暗暗点头。

    “《零点地带》被《电影手册》痛批之后,还连累了《辛德勒的名单》、《美丽心灵》这样的二战灾难电影。”

    “作为导演,我是比较认同《电影手册》的观点的。”

    “在大屠杀这样惨绝人寰的灾难题材里,导演对于镜头、剧本、人物的设计,就是导演自身立场的体现。”

    “对于艺术家来讲,无论是有什么样的艺术理念和构想——”

    “在这样全人类和全民族的人道主义灾难前,此刻都必要让位于道德立场,不能因为自己的镜头语言,给观众造成误导。”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没有商榷的余地的。”

    现场的华人媒体都神情激动地鼓掌,认可这位青年导演的深刻认知。

    还是回到太郎的《金陵!金陵!》中来,无论此人究竟有无包藏祸心,总之已经被路老板送进去踩缝纫机了。

    但他自己所认为的以善良的鬼子为主角更加艺术,却大大地伤害了民族立场和民族感情。

    用追求艺术的借口,在这样一个全民族最血腥和疼痛的伤疤上撒盐,是可耻和不负责任的。

    这还不像潜伏中的谢若林讲:两根金条,哪一根高尚,哪一根可耻。

    因为电影的文化产品属性,在这样的题材里,导演的镜头、角色和拍摄思路确实被赋予了道德感。

    中国媒体被叫了两家,新闻官点了德国《明镜周刊》的名。

    也许是觉得在老狐狸路宽身上挖不出什大料,后者对有德国血统的汉克斯更感兴趣一些。

    “汉克斯先生,您和好莱坞的斯皮尔伯格、伊斯特伍德两位奥斯卡最佳导演都有过合作,和这一次同路宽导演合作,有什么异同和感想?”

    这话有些明中立,实贬的意思。

    人家两位导演都是奥斯卡最高荣誉获得者,你路宽声势再大,至少目前不是。

    只可惜汉克斯在这部电影拍摄过程中已经被完全征服了。

    阿甘微微挑眉,摩挲着下巴假装思考,老影帝了。

    “史蒂文是用镜头讲述史诗,伊斯特伍德让我明白表演的克制与力量。”

    “路给我的感觉。。。很复杂,像是一个疯狂艺术家和苛刻的工程师的集合体,非常偏执,有那么一刻瞬间我们都感觉他精神不大正常——”

    他侧头看了眼刘伊妃:“即便对Crystal这样可爱的女朋友都是这样,况且我和摩尔又不会中国功夫,所以也不敢有什么反应。”

    台下记者们哄堂大笑。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赞叹:

    “我不是太喜欢比较导演们之间的差别,在我看来都是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但如果叫我来评判的话。”

    “斯皮尔伯格是电影界的交响乐指挥,伊斯特伍德是西部片的传奇枪手,路更像一个拿着画笔的炼金术士,总能在你以为‘这已经是极限’的时候,变出更惊人的东西。”

    汉克斯回答完毕,对着路老板幽了一默:“Boss,记得帮我回美国的飞机升个舱。”

    又是一阵掌声加欢笑,鬼子记者走掉以后,采访现场就比较和谐了。

    中国媒体的助攻型发问,汉克斯和摩尔的口径一致,还有刘伊妃的驾轻就熟。

    也许是觉得实在挖不出什么大新闻,采访后期的问题几乎都给到了小刘。

    香江《文汇报》:“伊妃你好,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为贴近张纯如的形象,你不仅研读大量史料,甚至因沉浸角色产生心理压力,发生了一些小状况。”

    “这种忘我的表演方式是否的常态?如何平衡投入与自我保护?”

    因为准备报考人艺,出国前很是研究了一番表演理论的小刘拿起话筒:“其实路宽导演、汉克斯、摩尔都在拍摄过程中一直提醒我这个问题。”

    “我自己后来也反思了很多,最后的小波折差点就让电影如期上映和展映成了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