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三百九十二章 草船借箭!

第三百九十二章 草船借箭!(2/3)

多,若是不管不顾,只是一路来,集中进攻,延安府将面临巨大压力。

    但一旦宋军分兵后,各军团兵力便会相对分散,整体攻击力削弱,延安府这边便可凭借熟悉地形等优势,在局部形成兵力对比优势,增加获胜机会。

    而一旦宋军分作不同的军团,其行军路线、作战方式便会有所区别,分兵易导致各军团间协调困难,出现配合漏洞。

    延安府可利用情报优势,找准破绽,发动攻击。

    比如说南路军团迂回时,可能与其他军团脱节,延安府便能抓住时机,切断其与外界联系。

    而分兵意味着多支队伍需各自保障后勤。宋军需在多个方向设立补给点、安排运输线路,资源消耗大幅增加。

    延安府可针对宋军后勤线骚扰、突袭,使宋军后勤压力增大,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

    比如西路军团在阻断延安府向西逃窜之路时,其后勤补给线易成为延安府攻击目标。

    而且还有一点便是,宋军分兵后,各军团将领指挥风格、作战目标可能不同。

    延安府可通过舆论宣传、策反等手段,对宋军各军团进行分化。

    针对不同将领特点,如对勇猛却易冲动的将领,用激将法诱其犯错;

    对谨慎的将领,制造假象使其犹豫不决,从内部瓦解宋军斗志。

    就像某网友所说,分兵了反而会导致每一路都是劣势兵力!

    也就是说,苏允通过游酢给宋朝提供的这一份战略,看似环环相扣高明严密,实际上里面全都是坑!

    至于为什么苏允敢于制作这样全是坑的战略,是因为他对宋朝很了解。

    这样一份极为重要的战略,从献策到最后定调,没有一个是专业的将领,只有一个半桶水晃荡的赵卨算是懂得一点军事,哦,不对,还有一个号称出身将门世家的高太后。

    但实际上高太后懂什么军事?

    是,高太后是出身将门,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但她既不是在高家长大,也不是在曹家长大,她是在宫中长大的。

    她的姨母是仁宗曹皇后,从四岁时开始便被曹皇后抱养在宫中,被曹皇后视为己出,她的经历可谓是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这样的人,能懂多少军事?

    她不过是在曹皇后这个正儿八经的将门女身边长大,偶尔听上几句军事名词,自己感兴趣了翻一翻孙子兵法,充其量不过是个军事爱好者而已,对于实际上军事是怎么回事,她其实是不懂的。

    但是就是这么几个人,就将这份如此重要的战略给定了下来,还交给了赵卨这个志大才疏的人去执行。

    只能说苏允太了解宋朝君臣的尿性了。

    不过这倒是不奇怪,苏允在他们手上吃得亏太多了,吃一亏长一智,吃过这么多的亏,若是还不明白这些人是什么货色,那这些亏也就白吃了!

    不过苏允可没有大意。

    无论怎么怎么下套,最终还是要在战场上解决这些事情的。

    战场上的意外太多,一旦出了意外,那么就有可能影响最终的结局。

    比如说赵卨身边忽而有一个厉害的将领出现,就有可能让战局变得不同起来,若是自己按照战略去反制,反而容易被将计就计。

    又比如说西夏、吐蕃突然在这个时候趁机进攻延安府,那么延安府就可能陷入前后夹击之中,到时候首尾难以相顾,那可就陷入绝境之中了!

    所以,该做的准备是一点都不能少的。

    苏允开始统筹全局,密集的召集六房以及将领们开会,商讨作战计划的细节,根据最新的情报调整战略部署。

    他还注重军队的士气提升,时常到军营中慰问士兵,鼓励他们英勇作战,为保卫延安府而战。

    在苏允的督促之下,延安府上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在军事部署方面,郑朝宗对军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模拟在各种复杂地形下的突袭作战,提升士兵们的作战技能和应变能力。

    同时,他还针对宋军可能的进攻路线,在险要地段设置了大量的陷阱与障碍,如在山谷间布置滚木礌石,在道路上挖掘陷坑,以此迟滞宋军的行军速度,为己方争取作战优势。

    平子澄则进一步强化情报网络,他安排更多的眼线渗透到延安府周边,不仅关注宋军的兵力调动、物资储备情况,还密切留意宋军将领的动向与决策。

    此外,他还利用各种手段,如截获宋军的通讯信件、安插内应等,获取宋军内部的机密信息,确保延安府能及时掌握宋军的一举一动,为战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在物资筹备上,除了计划从宋军处“借箭”外,延安府还加大了对本地资源的调配力度。

    工匠们日夜赶工,制造更多的兵器、盔甲,提升军队的装备水平。

    同时,对粮草的储备也丝毫不敢松懈,不仅从延安府周边收购大量粮食,还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确保在战争期间有充足的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