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 > 第65章 皇孙常青

第65章 皇孙常青(1/2)

    至此,李成江的仕途平稳落地。

    一切前尘往事。

    在李成海滔天功劳的庇佑下,全都一笔勾销。

    这是李成江都没想到的结果。

    直到回了府里,见到了妻儿,李成江仿佛才终于回过劲来。

    至于这件事情的另外一个主人公。

    李成海。

    他在李成江归家后的三日抵达京师,兄弟俩阔别几十年。

    李成海留在府里的家眷。

    这些年受到李成江一脉的照顾,在数次风雨同舟之后,两脉如今真正处成了一家人。

    两兄弟如今俱是两鬓斑白。

    好在,一切得偿所愿。

    他们荣国公府曾经失去的爵位,在阔别五十年之后,再次被荣国公府的子孙挣了回来。

    这样的喜事,值得告祭国公府的先人。

    兄弟俩立即筹划,回到锦城祭祖的事情。

    李成江年事已高。

    可他执意想要回去看看。

    大不了,这辈子就不回京师了。

    ……

    半个月后。

    李成海进宫面圣,并且拜访了海军各将领,与他们约定好了来年再出海的时间。

    他们今日的一切荣华富贵始于“西洲”。

    想要将这份富贵守住,就断然没有一劳永逸的说法。

    李成海也不允许。

    自己儿孙用性命好不容易换来的成果,到头来便宜了旁人,所以他迟早还是要出海的。

    李玉凤了却了一桩心事。

    他又回到了花间楼,并且带上了一部分自己编写的曲子,作为谢礼交给李灵运。

    这是李玉凤能想到的,可以尽可能表达心意的唯一办法。

    至于偿还人情——

    人情这东西本就是玄之又玄的。

    李玉凤知道自己把握不住,干脆就不弄巧成拙了。

    只要李灵运开口,他自会全力报答。

    ……

    朝堂之事。

    随着李成江从相位退下,弘道帝立刻让人顶替了他的首辅之位。

    不是别人,正是顾阁老。

    而且除了顾阁老之外。

    弘道帝还从帝党里抽出一人,弥补到了内阁之中。

    这下各派在内阁的势力再次回到了平衡。

    一切仿佛没有任何变化。

    而且,接连两次的大胜,这对那些意图反抗弘道帝的百官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毕竟这次反李行动,用完败来形容都不为过。

    李成江虽然从首辅的位置退下。

    但他本人没有遭到清算。

    反倒是这次斗法期间,有大量的反对派臣子被东厂捉拿和抄家。

    一来二去,帝党的势力得以壮大。

    不少朝臣对于反抗弘道帝这件事情,已经失去了信心。

    他们将仅剩的希望,放在了皇长子“朱载熙”的身上。

    这位皇长子有着仁君之相。

    但愿等他上位,可以改变如今的局面。

    ……

    弘道三十一年,秋。

    李成海的船队再次出发。

    书院的农学院,则已经完成了对这些海外物种的耕作。

    其中一种,名为“番薯”的作物,在产量上颇为喜人。

    书院方面立刻主持进一步的调试。

    并且针对使用办法与功效,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

    皇长子的府邸内。

    朱载熙今日迎来了第三子。

    准确地说,这孩子如今是他的长子。

    因为,朱载熙前面的两个儿子,最长的没活过三岁就夭折了。

    等到皇子府的人将消息送到宫里的时候。

    李灵运正带着弘道帝,讲解“元虚卷”的内容。

    弘道帝听到宫人来报,眉间闪过一丝不喜。

    这不是对新生儿。

    而是对长子“朱载熙”。

    要知道,弘道帝在位三十一年,他如今已经有了七子九女,其中只有一女夭折而死。

    其他的子嗣成活率都很高。

    这在弘道帝看来,就是他常年坚持修行道术的结果。

    相比之下。

    朱载熙这个生一个夭折一个的混账,再加之他早先被群臣说动,作为说客来找弘道帝求情。

    弘道帝对他已然心生不喜。

    如今,得知朱载熙生出第三子,实则对这孩子并不看好。

    可他毕竟是做祖父的。

    厌恶朱载熙,不代表要与皇孙过不去。

    弘道帝于是看向李灵运,开口道:“国师,不知我这孙儿福缘如何,可否请国师赐下名字。”

    李灵运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掐指推算了一下。

    不出意外的话。

    这又是一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