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 > 第109章 乔迁新居

第109章 乔迁新居(1/2)

    迁都完毕。

    国朝的重心完成了北移。

    熙宁帝重振朝廷秩序,开始针对旧都金陵进行收尾。

    譬如早已放在计划里的水师。

    水师的大本营设在明州的镇海,负责巡游沿海一带的海患。

    国朝如今开支还算富足。

    可以支持水师建设,重点却是在后期的军备维持。

    熙宁帝已经在思考将海贸与水师并举的策略,从而减小对国库的负担。

    不过,他又颇具前瞻性的想到,水师壮大可能会垄断海贸,到时又可能形成一个尾大不掉的问题。

    所以这东西还得握在皇族的手里。

    短期之内,水师的建设依旧是利大于弊的,还能扫除近海的匪患,一举两得。

    ……

    半年之后。

    到了熙宁十九年。

    荣国公府落成。

    消息传到锦城,石老夫人立刻带着阖府老小上路。

    锦城的这座国公府是初代荣国公出资修建的,不必收归朝廷。

    只要拆除部分违制的建筑,仍然可以作为祖宅来住。

    石老夫人从留下的李氏族人里,挑了李草芥叔父辈的一位族老“李从达”负责管理国公府。

    将来若是他们一家在北平待不下去了。

    回到锦城,仍然还有一处下榻的地方可供居住。

    做完这些,石老夫人带着自家的三房一脉,以及厚着脸皮黏上来的大房一脉离去。

    李成湖夫妇的纠缠不休,着实让石老夫人的满腔怒火无处发泄。

    她好几次想要掀桌子。

    可是,自己掀桌子的结果就是国公府立即被废,现在拥有的一切全部重归于零。

    亲儿子李成海同样有可能受其连累。

    这代价太大了。

    李成湖和戚氏也不是傻子。

    他们固然想要留在锦城作威作福,可是假如没有了国公府的这个招牌,他们就连吃穿用度都是问题。

    指不定,石老夫人这妖婆为了甩掉包袱,在背后使手段,就让他们夫妇俩不明不白的死了。

    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与身家性命比起来,脸皮又算得上什么?

    ……

    一大家子在路上吵吵嚷嚷。

    由于带着家什,足足用了两个月才到北平。

    这一路上的吃喝用度可不是小数目。

    如今他们只守着一座国公府,靠着锦城的一点租子,还有老国公的那笔俸禄,需要维持整个国公府的运转。

    这本身是入不敷出的。

    若非荣国公临终前交给石老夫人一笔压箱底的银子,还有韦喜和李挽做师兄弟的每人留下一万两的银票。

    不然,国公府账上的银子早就见底了。

    石老夫人一脸心疼,决意到京师得置办些产业,不能再坐吃山空。

    因为银子拮据,她如今面对大房也硬气了许多。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

    大房的吃喝拉撒,石老夫人愿意掏银子。

    但是,如果再有些额外的花费,譬如戚氏路上遇到点想要的东西,再像从前那样索要银子。

    石老夫人一概不应。

    她还学会了以毒攻毒,直接手里握着一把尖锐的剪子。

    大房逼迫太甚,那她就到李草芥身前告状去。

    事后朝廷彻查起来。

    大房这两口子绝对无法置身事外。

    只要存了掀桌子的勇气,那么这场发生于国公府内部的博弈,就永远不会有人落入下风。

    ……

    他们抵京的第一日。

    如今已是工部右侍郎的李成江,下值之后带着妻儿登门。

    石老夫人对这个有本事的继子,也是给足了体面。

    不仅专门在府里,给二房收拾出了院子。

    而且言语间多是嘘寒问暖。

    对待谭氏这个二房夫人,甚至比对她的儿媳三房夫人还亲热。

    还有李成江与谭氏的独子,李元夕的胞弟。

    那孩子叫做李玉凤,是在太上皇驾崩的那年生的,今年也十岁了。

    石老夫人对待李玉凤亲切得紧。

    不仅因为这孩子是李成江的独子,也因为他有一个身为皇长子侧妃的胞姐。

    这要是往大了说,李玉凤称得上是小国舅。

    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为了自家子孙未来的前途,石老夫人甚至不介意舍下脸面来抬举这样一个小儿。

    他们算是面上和乐了。

    倒是让大房夫妇难受住了。

    二人不敢当面,等回到自己院子里了,戚氏当即抱怨。

    “老二和老二家的都是糊涂,与一个填房的继室这般亲近,莫不是忘了你与他才是一母同胞的兄长!”

    李成湖闻言嗤笑:“你说这话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