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建安三年夏,三路大军齐聚徐州,准备讨伐袁术。刘备亲率大军出征,苏羽留守徐州,关羽、张飞随军出征。
大军行至寿春,与袁术的军队展开激战。袁术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士气低落,不堪一击。刘备、曹操、孙策三路大军齐心协力,很快便攻破寿春,袁术仓皇出逃,不久后病死在途中。
平定袁术后,曹操邀请刘备前往许都面见汉献帝。刘备心中犹豫,苏羽劝道:“主公,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若是前往许都,必被他软禁。不如借口徐州有事,先行返回。”
刘备听从了苏羽的建议,向曹操告辞,率军返回徐州。曹操见刘备不肯前往许都,心中颇为不满,但碍于局势,也不好强留。
回到徐州,刘备加紧扩充势力,招贤纳士。苏羽推荐的糜竺果然是个人才,不仅为刘备带来了大量粮草,还引荐了许多贤能之士。徐州的实力日益增强,成为中原地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建安四年,曹操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开始将目光投向徐州。他派夏侯惇率军进攻小沛,试探刘备的虚实。
刘备接到消息,立刻召集众人商议。张飞主动请缨:“大哥,让俺老张率军前去迎敌,定要让夏侯惇有来无回!”
苏羽却摇头道:“夏侯惇乃是曹操麾下名将,不可轻敌。不如让云长将军率军驻守下邳,翼德将军随主公驻守小沛,互为犄角。属下再派人去联络袁绍旧部,让他们袭扰曹操后方,分散其兵力。”
刘备依计行事,派关羽驻守下邳,自己与张飞驻守小沛。夏侯惇率军来到小沛城下,与张飞展开激战。张飞勇猛过人,夏侯惇渐渐不支,正要退兵,忽然接到曹操的命令,让他撤军回许都。
原来,袁绍旧部果然袭扰曹操后方,曹操不得不调回夏侯惇,前去平定叛乱。小沛之围解除,刘备松了一口气,却也意识到曹操的威胁越来越大。
“先生,如今曹操势力越发强大,我们该如何应对?” 刘备忧心忡忡地问道。
苏羽沉思片刻,说道:“主公,如今我们唯有与袁绍旧部联合,共同对抗曹操。属下愿前往河北,联络袁绍之子袁谭、袁尚。”
刘备点头道:“如此便有劳先生了。”
苏羽辞别刘备,前往河北。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说服袁谭、袁尚与刘备联合。建安五年,刘备、袁谭、袁尚三路大军兵分三路,进攻曹操。
曹操闻讯,亲自率军迎敌。双方在官渡展开决战,史称官渡之战。这场战役打得异常激烈,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
在战役中,刘备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曹操的军队。关羽更是在白马坡斩杀了曹操麾下名将颜良,威震天下。张飞也屡立战功,成为曹操军中闻风丧胆的猛将。
然而,就在战事胶着之际,袁谭、袁尚兄弟却因为争夺兵权发生内讧,导致军心涣散。曹操趁机率军猛攻,袁军大败。刘备见势不妙,只得率军退回徐州。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实力更加强大。他再次将目光投向徐州,派大军进攻。刘备虽然奋力抵抗,但实力悬殊,最终还是失守徐州,只得率领残部投奔袁绍。
来到河北,刘备受到袁绍的热情款待。但他深知袁绍优柔寡断,并非能成大事之人,心中渐渐萌生了离开的念头。
“先生,如今袁绍并非可靠之人,我们该何去何从?” 刘备向苏羽问道。
苏羽叹道:“主公,如今天下诸侯,唯有荆州刘表实力较强,且与曹操素有嫌隙。我们不如前往荆州,依附刘表,再图发展。”
刘备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
夜色如墨,浸染着河北大地。刘备与苏羽在帐中低语,烛火摇曳,映着两人凝重的面庞。他们都清楚,离开袁绍并非易事,这位坐拥四州之地的诸侯,虽无雄主之决断,却也绝非任人随意来去之辈。
“此事需得周全谋划,” 刘备轻抚长须,眉头微蹙,“袁绍待我不薄,若是贸然离去,恐落下不义之名。” 苏羽颔首:“主公所言极是。我们需寻一个恰当的由头,既能脱身,又不致与袁绍撕破脸皮。”
正思忖间,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关羽掀帘而入,丹凤眼微眯,沉声道:“大哥,袁绍帐下谋士审配正在帐外求见,神色不善。” 刘备心中一凛,与苏羽交换了一个眼神,暗忖莫非事机败露?
他定了定神,道:“请他进来。” 审配身着青色锦袍,手持玉圭,缓步走入帐中,目光如炬,扫视着帐内三人。他先是对着刘备拱手一礼,语气却带着几分质询:“玄德公,听闻近日你与苏先生频繁密谈,不知可有要事?”
刘备起身还礼,从容笑道:“正南先生多虑了。我与苏先生不过是商议些军务,毕竟如今曹操势大,我等当同心协力才是。” 审配冷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