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559章 摸鱼的崇祯皇帝

第559章 摸鱼的崇祯皇帝(1/2)

    于是海中期又emo了。

    崇祯皇帝给在大殿内侍候的王承恩使了个眼色,王承恩立即给在座的肱骨们续茶水。

    他平静且安逸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满脸都写着四个字——稳如老狗。

    在张世康入朝之前,每次廷议不仅都会吵架,最关键的是,即使吵架吵到最后,问题也几乎得不到任何解决。

    大多数时候,崇祯皇帝不仅要当和事佬,还要绞尽脑汁的去想对策,因为他并不如何信任当时的阁臣。

    但现在不一样了,凡是他认为很重要又难以解决的困扰,只需要问一问张世康,很快就会有答案。

    甚至大多数时候,都不用他提,这小子就自己先提出来了,而且往往都还跟着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仿佛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得住他。

    就比如这廷议,他坐在这儿老神在在的喝喝茶就成了,甚至他还会跑神,思绪总不自觉的飘到距离乾清宫不远处的那个园子。

    过了年不久就开春了,开春后种点什么好呢?

    土豆的味道是不错,地瓜烧更是别有风味,倒是可以去找宋先生要点那个辣椒的种子。

    听无忌说,辣椒是个神奇的东西,吃的时候上面的嘴辣,后来就又变成下面的嘴辣。

    崇祯皇帝对此百思不得骑姐,并决定明年一定要自己种来尝尝。

    廷议跑神儿,这在此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上午就能处理完朝政,下午还能去种地,实在是太幸福了。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无忌这小子,实在是太好用了!

    “陛下,倘若真的要如此做,以臣对目前官员的储备来看,或许会不够下派的。”吏部尚书倪元璐道。

    去年一股脑杀了上万的官员,导致这两年朝廷的官员一直处于缺乏状态。

    即使去年和今年已经开了两次恩科取士,也仅仅是补齐了朝廷以及府一级的官员,县一级的至今仍有数百个缺口。

    这些县衙目前基本都是当地有些能耐的举人在代理知县职权。

    四川、云南、贵州,乃至广西的土司可不少,而且如果要改派流官,肯定仍旧要以县、府为单位重新规划。

    这四个行省的区域可不小,说不得至少就需要上千的官员,朝廷的官员缺口,可就更大了。

    “启禀陛下,按规制,明岁就该开科取士了,春闱或可多录取些。”礼部尚书蔡国用道。

    去年恩科,今年恩科,明岁春闱又是正式的开科,而且每次都录取了不少进士。

    这几年对于全国各地的举子来说,实在算得上是普天同庆的事情了。

    “哦,这么说,明年春闱,理工科也应当正式开科取士了吧?”张世康插嘴道。

    加开恩科都是仍然只针对进士科,可去年改制科举时,便已经廷议并且得到通过,将理工科正式加入科举了。

    恩科不算,明年正式开科,再不加入理工科,那张世康可就要掀桌子了。

    “张阁部,老夫已经跟礼部官员商议,明岁春闱,必定有理工科。

    只是理工科春闱的考核方式,礼部衙门的官员仍然还在商榷,实在是头一遭,确实有些焦头烂额,还请张阁部理解。”蔡国用解释道。

    大明常规的进士科,从院试取秀才,乡试取举人,会试取进士,整个流程历经一千年,对于所考题目、考试形式甚至具体的规则,都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但理工科就不一样了,就比如铁匠、木匠怎么考,难不成真让铁匠去打铁,木匠去锯木头?

    还有精于冶炼的学子,难不成当场让其冶铁?

    题目怎么定,考试形式怎么安排,又如何去评测谁的技艺更高超,成绩更好,这都是需要花心思去研究的。

    可问题是,礼部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压根就不懂这些。

    你让他们引经据典,去写八股文,去评测举子所写的文章,都是手拿把掐,他们能从各方面、全维度来评定,而且言之凿凿。

    但倘若你去问他们哪个木头锯的好,哪个学生冶炼水平高,不好意思,涉及到了他们的知识盲区。

    “蔡阁老何不去制造总局请教一下那宋应星或者毕懋康呢?”工部尚书范景文提议道。

    去岁经天子同意,制造总局宋应星、毕懋康、茅元仪、王徵等人,制定了一整套匠人的待遇以及晋级制度。

    不仅将天下匠人分门别类,还给各类匠人分设了不同等级,比如最低级的乃是学徒,以上是一级、二级、三级。

    门类不同,等级上限也不同,比如木匠就只分了三级,冶炼分了五级,个别冷门类别最高到了八级。

    每一级的待遇都有提升,越是高级的匠人,待遇越丰厚,最高级者还可以获得朝廷的特殊津贴。

    这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职称,评定之权由户部暂领,但接受制造总局的监督。

    这套关于提振匠人积极性的政策一经颁布,就受到了天下匠人的大力支持,匠人的整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