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第一搅屎棍 > 第554章 钱生钱的故事

第554章 钱生钱的故事(1/2)

    “国有钱庄?这又是为何?”户部尚书海中期皱眉问道。

    大明各地早就有钱庄,海中期对钱庄生意也多有了解,无非就是银票兑换、银子与铜钱之间的互相汇兑。

    钱庄生意是没什么太大油水的,大明各地的钱庄也就那么五六个商号在做,海中期并不认为钱庄与纸币、铸币有什么强关联。

    “这里头要说的可就太多了,而时下大明的钱庄,不仅信用一般般,业务范围也小的可怜,活该他们不赚钱。

    我就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张世康说罢沉吟了一下,继续道:

    “倘若此后大明要发行纸币,或者使用其他金属所制的铸币,皆要以国库所有的金锭、银锭作为依托。

    即使到时候通过朝廷下发诏令,使百姓接受新的货币,但兑换也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总不能委托给那些民营钱庄吧?

    此是其一。

    咱大明目前的钱庄,并不能使朝廷赚到钱,也不能使百姓们得到恩惠。

    而我所说的钱庄,不仅可以使朝廷赚到钱,也可以使百姓们赚到钱。”

    “张阁老说笑了,世上岂有两全策,朝廷赚钱,百姓也赚钱,那这被赚的钱,从何而来呢?”李邦华反问道。

    “好问题!我再举个例子吧。”张世康再度开启装逼模式,马上就忘了崇祯老哥刚才的提醒。

    “张三去住客栈,拿出一两银子作为房钱。

    客栈老板拿到银子后,立即偿还了拖欠菜农的菜钱。

    菜农拿到银子后,又偿还了去饭馆喝酒拖欠的酒钱。

    饭馆老板拿到银子后,给自己的一个伙计结了工钱。

    伙计拿到工钱后,立马把银子给了客栈老板。

    因为他上次住客栈时,刚好拖欠了一天的房钱。

    张三去了客栈看了房间后,觉得房间太脏乱,不打算住,便又讨回了那一两银子。

    诸位听了这个故事,可有什么启示?”

    张世康的表情,仿佛一个老夫子在考教学生一般。

    这让李邦华等人格外的不舒服,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比张世康的爹年岁都大。

    但张世康讲的故事确实有点意思,发人深思。

    可即便如此,李邦华和海中期都没吭气儿,反正那小子也会继续说的,他们并不打算配合张世康的装逼大业。

    最后还是礼部尚书蔡国用配合了一下子:

    “银子还是那一两银子,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张三手里,但仿佛所有的人都清还了债务,实在是妙啊!”

    “可蔡阁老仍旧没有说到这个故事的精髓上去呀!”

    张世康摇了摇头,一副朽木不可雕的表情,蔡国用立即后悔给张世康打配合了。

    然而张世康装逼成功,立即就继续道: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诸位,银子也好,金子也罢,只有流动起来,才算是实现了货币真正的价值。

    此前在咱们没大肆对贪官污吏抄家的时候,不仅民间缺银子,国库也缺银子,导致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减少,物价也受到影响。

    可银子却并没有少,只不过是被那些贪官污吏藏到了地下的银窖里,任他们发霉发黑。

    这也是为什么,去岁开财政会议时,我说要尽快将国库那将近两亿两银子花出去的原因。

    朝廷应该在宏观上,控制货币的流动,这样不仅能稳定货币的购买力,也可使大明的商业、市场更加繁荣。

    但是呢,这又涉及到了我大明百姓的另一个问题,有钱了就要攒着,不舍得花。

    那怎样才能让他们把银子拿出来呢?”

    说罢,张世康再度看向诸位阁臣,顺便还看了一眼崇祯老哥。

    发现这次,竟然没有一个人鸟他,一个个要么低着头看账簿,要么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的听着。

    张世康瞬间觉得装逼未遂,只得继续道:

    “这便是我所言的国有钱庄的另一个作用了,负责将百姓手里的银子掏出来。

    百姓当然不会老实的把钱交给钱庄。

    但倘若钱庄说,你把家里的钱交给我来保管,不仅不再需要你付保管费,我每个月还给你钱,你让我保管的时间越久,我给你的钱就越多。

    诸位觉得,百姓会愿意把钱拿出来吗?”

    “荒谬!按照你的说法,钱庄岂不是要亏更多的钱?”海中期皱眉道。

    如今的钱庄也有为百姓保管钱财的业务,不过百姓却需要交保管费。

    人钱庄赚的就是这份钱,倘若谁存了钱忘了去取,时间久了,存的钱就全归钱庄了。

    这事儿又不是没发生过。

    但为百姓保管钱,还给百姓发钱的事,大明亘古未有。

    “海阁老怎么如此性急呢?这事儿还没说完呢!

    你就说如果百姓存钱,钱庄反给百姓钱,百姓愿不愿意把钱拿出来吧?”

    张世康继续反问,但海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