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盛世案 > 第489章 我心里有些慌乱

第489章 我心里有些慌乱(1/2)

    夜色如墨,冷风卷着沙砾,呼啸掠过荒凉的山道。众人护着金不焕的尸身,一路疾行至汾阳地界。

    原本想找一处客栈歇脚,但一问才知,带尸之人一律不接,众人无奈,只得绕至城西荒地的一座破庙。庙门半敞,神像残缺,门匾上的“土地祠”三个字已经模糊不清,周围一片死寂,唯有风声阵阵。

    李生缘翻身下马,打量了庙中四周一圈,虽年久失修,倒也干燥无异味。他回头看了大家一眼,道:“先拿东西吧。今晚,咱们就在这里凑合一宿得了。”

    叶知秋扶着靖如玉和乌花下了马车。叶知卜则独自一人,在庙后将一块平整干净的石板拭去尘土,又小心地和李生缘一起,将金不焕的遗体平抬其上,又以旧衣遮盖其身。

    庙里没灯,江远山找了些干柴堆在神龛前,用火折子点着。火光亮起的瞬间,破庙里忽然安静了下来。众人围坐在火堆边,谁也没有开口。

    乌花靠在靖如玉肩上昏昏欲睡,叶知秋坐在叶知卜和江远山中间若有所思。

    夜深风寒,李生缘见大家十分疲惫,便提议早点歇息,随后又对江远山说道:“行谨,明日一早,你陪我进城一趟,买口好棺材。”

    江远山点点头:“没问题。”

    第二日丑时刚过,两人便悄然进了城。穿街走巷,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夜里守着的老棺材铺。

    李生缘左右看了看,看上一口合适的,那棺材是上好的老柏木做的,木纹清晰,香气沁人。铺主看他们衣着普通,不愿卖,借口说是有人预定了,谁知李生缘却不听他继续说,伸手掏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口气不容置喙:“我的好兄弟去世了,需要一口好木送终,劳烦您再给别人加加急,这一口就卖给我吧。”

    老板一看,竟然是个财主,点点头,终是应了。

    二人又添了一套新寿衣,一匹素布,几张符纸,之后赶回庙里时天还没有亮。

    破庙内,火光犹在,叶知秋靠在墙角,已然睡着,靖如玉抱着乌花也蜷成一团。叶知卜半倚着神像闭目养神,听到动静,见李生缘他们回来,立即起身。

    “东西都买好了?”

    “嗯。”江远山点点头,说着将手里的东西放下。

    叶知秋也醒了,默默走上前来,一言不发地从李生缘手中接过寿衣与素布。

    “我来。”

    李生缘一愣:“你——”

    “我在衙门里常做这个事,比你们都有经验。”她低声说了一句,眼神坚毅得仿佛不像个女子。

    夜色沉沉,土地庙静谧如夜,唯有风吹动枯枝,发出细微的“哗啦”声。火光跳跃在神龛前,投下幽幽昏光,映得墙上的泥塑神像似悲似怒。

    庙后,一块较为平整的空地上,金不焕的遗体静静地平放在临时铺设的草席上。夜风微凉,拂过他已经冰冷的面庞,将他鬓边一缕发吹得微微颤动。

    江远山与李生缘一前一后抬着那口沉沉的柏木棺材。柏香浓郁,木质纹理分明,做工细致,为这野庙荒地添了一分肃穆。李生缘额头沁着一层薄汗,眼中却是一派沉静。

    叶知卜将寿衣展开,一件一件整齐铺在那块干净的包布上。那寿衣是李生缘特意挑选的青色细纹布料,素雅肃正,没有华丽装饰,却将金不焕生前喜着青衣的习惯延续了下来。

    叶知秋轻轻掀开金不焕身上盖着的草席,见他面容安详,忍不住红了眼眶。她半跪下来,轻轻替他拭去鬓角的风尘。

    “咱们尽快帮金兄更衣。”她抿了抿唇。

    靖如玉原本也要上前,却被李生缘摆手拦住:“你去看着乌花,这边我们几个就可以了。”

    靖如玉点头,带着其他人退开几步。

    火光下,叶知秋动作缓慢而细致,替金不焕解开扣子,为他换上寿衣,再一点一点将袖口抚平,将前襟理顺。她的手不知是冷还是颤,一次次摸上他的胸口,只想确认他是否还活着——哪怕只是一丝气息也好。

    可没有。金不焕早已走远了。

    她的眼泪落下来,滴在他的脸颊上,宛如清晨露水。

    “金兄。”她低声道,“你留下孤儿寡母的嫂子和孩子们一去不回,真的好狠的心啊!”

    说罢,她抬手为他覆上素布,随后点点头轻声道:“安心上路。”

    江远山与李生缘将金不焕小心地抬起,放入棺中。叶知卜取来黄纸封符贴在棺盖上。盖棺时,一时间无人愿动手。李生缘最终还是缓步上前,轻轻扶着暗力一推,木盖缓缓合上,厚重的声音落地如锤。

    “他被人暗害尸骨未寒,又在此破漏庙后入殓,是他最后一劫了。”李生缘喃喃说着,取出一卷经书,跪坐在神像前,诵起了往生咒,香火微弱,符纸在火焰中悄然燃起,化作细灰,随风而逝。

    低低的经声在空旷庙中回荡,众人皆默默垂首。乌花蜷在靖如玉怀里,轻声抽泣。夜风一阵阵地吹,吹不散这悲凉肃穆的空气。

    火光微弱,黄纸轻颤。

    那口柏木棺材如沉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