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昨天,县衙门后院有两个女帮工误会赵甘来是妾室,还小声议论,说干女儿的名头肯定是掩人耳目的,吧啦吧啦……恰好被王玉娥听见了。
当时,王玉娥严肃地澄清误会,但事后再想想,心里不是滋味,怕这种事影响赵东阳、唐风年、李居逸的名声,毕竟在碎嘴子的眼里,男子都是好色之徒,有时候甚至无中生有……
此时此刻,菊大娘仔细打量赵甘来,眼睛明显变亮,笑着夸赞:“哎哟,好俊的小娘子。”
赵甘来被夸得脸红,小声说:“您过奖了。”
菊大娘又吃惊,暗忖:这小娘子像大家闺秀,文绉绉的。
另一边,乖宝和赵东阳肩并肩坐着,一边吃花生,一边说悄悄话,聊巧宝的趣事,眉开眼笑,嘻嘻哈哈。
一老一小,都犯懒,但又亲昵。
一个有喜,一个肥胖,都懒得动。
与他们相比,王玉娥显得勤快极了,亲自带赵甘来去挑选屋子,问她想住哪一间?
“这边怎么样?”
“宣宣以前住这边,菊大娘勤快,这床、柜子、梳妆台都干干净净。”
“喜欢吗?”
“要不要买新家具?”
赵甘来内心忐忑,暗忖:唐娘子的住处,我怎么能住?恐怕不合适,有些僭越……
于是,她感激地说:“干娘,这屋子太大,我反而想住小一些的。”
王玉娥“噗嗤”一笑,说:“谁不想要宽敞的大屋?有谁想住小的?”
“是大屋舒服,还是小屋舒服?”
“既然认我做干娘,就不要见外。”
她轻拍赵甘来的胳膊,眼睛洞若观火。
赵甘来脸红,低头,暂时无话可说。
王玉娥又带她去看隔壁的书房。
看见满满当当的书架,赵甘来的眼神明显惊喜。
之所以对书渴望,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璞璞。
她想让儿子璞璞多念书,将来做个才子。
王玉娥笑道:“书房和卧房连通,这样是不是很方便?”
“以前我家风年也做过私塾夫子,他一有空就坐书房里写东西。”
“还写过书,拿去洞州那边的书坊卖,赚了不少钱。”
“只要书坊掌柜看上了,就帮忙印书、卖书,再分成……”
赵甘来越听越心动,于是没再推辞,答应这样住下。
王玉娥转身把这个安排告诉菊大娘。
菊大娘高兴,说:“太好了,家里人多,热闹。”
王玉娥问:“乖宝的小衣裳、小鞋子,家里还有剩下的没?”
她打算翻出来给璞璞穿。
菊大娘摇头,说:“以前都送给俏儿和春喜了。”
王玉娥丝毫没纠结,立马爽快地说:“俏儿那里肯定有很多小衣裳,回头我去找她要。”
之所以没找春喜,是因为春喜不爱打扮孩子,养孩子不精细。而王俏儿恰好相反,喜欢把元宝、七宝和睿宝都打扮得漂漂亮亮、体体面面的,在穿戴上向乖宝看齐。
这时,赵甘来主动说:“干娘,我今天就搬过来吗?”
王玉娥察言观色,觉得她是真心想过来住,于是爽快答应,没有废话。
菊大娘有眼色,连忙打开柜子,搬被褥出来,铺床叠被,又挂上帷帐。
布置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又温馨。
赵甘来因为感动,眼睛悄悄变湿润,但她没有说花言巧语,只是默默记在心里。
王玉娥帮忙铺床,终于感到累了,有点喘气。
菊大娘干活习惯了,丝毫没歇着,又把乖宝小时候睡的摇篮搬过来,铺上小被子和小枕头。
王玉娥一看见这摇篮,脑海里不由自主就涌起回忆,抿嘴笑,然后伸手摸一摸,说:“甘来,让璞璞睡这里试试。”
“你抱这么久,胳膊不累吗?”
赵甘来笑着说不累,但从善如流,把璞璞放摇篮里。如此一来,确实轻松多了。
璞璞依然睡得香甜,没有惊醒。
王玉娥心细,说:“等会儿把红儿送过来,就行了。”
“这边有菜地,又有鸡鸭鹅,想吃什么,都有。”
她不再耽误,迈过门槛,叫上乖宝和赵东阳,坐马车回城去。
赵甘来目送他们,心里踏实,没有受骗的担忧。
菊大娘热情,跟她聊天,得知她丈夫死了,不禁有些唏嘘,安慰道:“小娘子,不用怕,咱们有手有脚,自己也能养活自己。”
“恰好你也姓赵,跟赵地主一家有缘。”
赵甘来微微低头,不敢说自己其实不姓赵,而是姓洪。
她心虚,生怕露出破绽。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