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的林小雨缩了缩脖子,把身上那件洗得发白、并不厚实的棉袄又裹紧了些。她抬头看着走在前面的周强,他穿着崭新的羽绒服,背影显得高大又可靠。这是她偷偷喜欢了整个初中的男孩。他说:“跟我回家吧,小雨,我爸妈肯定喜欢你。”这句话像寒冬里唯一的一点暖光,照亮了她心里那个模糊又渴望的角落——一个家。她从小跟着奶奶在漏风的土屋里长大,父母的面孔早已模糊不清。家,对她来说,就是不再挨饿受冻,就是有人能说说话。
周强家在一个灰扑扑的老旧小区里,楼道墙壁上糊满了各种小广告,空气里飘着一股潮湿的霉味混合着饭菜放久了的油腻气。门开了,周强的母亲李金花,一个颧骨略高、眼神锐利的中年女人,穿着家常的旧毛衣,正拿着块抹布有一下没一下地擦着油腻的饭桌。她撩起眼皮,目光像探照灯一样上上下下扫了林小雨几个来回,从她洗得发白的帆布鞋,到她局促地绞在一起的、有些粗糙的手指。那目光里没有欢迎,只有估量,像是在看一件突然被塞到家里的旧家具。
“哦,来了?”李金花的声音平平的,没什么起伏,继续擦她的桌子,“地方小,凑合住吧,别嫌弃。”她甚至没问一句林小雨叫什么名字,从哪儿来。
周强的父亲周大勇,一个沉默寡言、脸上刻着深深倦怠痕迹的男人,坐在小客厅唯一一张旧沙发上,眼睛盯着小小的电视机屏幕,里面正播着吵闹的本地新闻。他听见动静,也只是微微偏了下头,从喉咙里含糊地“嗯”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
没有想象中的热情,没有嘘寒问暖,更没有提亲的彩礼、喜庆的婚礼,甚至连一张证明关系的红纸片——结婚证,也因为她年龄远远不够而被理所当然地“省”了。林小雨心头那点微弱的暖光,被这冰水一样的现实浇得只剩下一缕青烟。她像个误入陌生领地的流浪猫,被安置在周强卧室里一张临时搭起来的旧钢丝床上,与周强的床铺之间只隔了一道薄薄的布帘子。这就是她的“家”了。简陋,突兀,冰冷。
林小雨很快发现,自己在这个家里找到的位置,不是女主人,甚至不是客人,而是最廉价、最不需要成本的劳动力。天还没亮透,厨房里就响起她轻手轻脚淘米的声音,然后是锅碗瓢盆小心翼翼的碰撞。李金花心安理得地睡到日上三竿,打着哈欠出来时,桌上已经摆好了简单的白粥、咸菜和馒头。周大勇吃完饭,碗筷一推,又坐回他的沙发。周强则常常睡到中午,蓬着头出来,眼睛还黏在手机屏幕上,对桌上的饭菜挑挑拣拣:“又是粥?没点油水!”林小雨默默听着,转身又钻进厨房去洗那堆油腻的碗筷。
她的手原本只是粗糙,几个月下来,手指关节处被凉水、洗洁精浸泡得发红、开裂,渗着血丝,一沾水就钻心地疼。洗衣服、拖地、整理永远也理不清的杂物……这些似乎都成了她分内的事。周强呢?他心安理得地当着甩手掌柜,白天睡觉,晚上通宵打游戏,键盘敲得噼啪响,屏幕的光映着他沉迷而亢奋的脸。偶尔游戏输了,或者林小雨收拾东西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立刻就会不耐烦地呵斥:“眼瞎啊?一边去!”
林小雨肚子里的孩子,就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操劳和压抑中,悄无声息地长大了。最初的喜悦很快被淹没。李金花盯着她微微隆起的小腹,眼神复杂,有审视,有算计,唯独没有多少对孙辈的期待。她偶尔会扔过来几件周强小时候的旧衣服:“省着点,新的费钱。”或者指使她干更重的活:“多动动,生的时候顺溜。”
女儿晓敏是在一个初秋的凌晨出生的。产房里,林小雨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汗水和泪水糊了一脸。当护士把那个皱巴巴、红通通的小婴儿抱到她眼前,轻声说“是个漂亮的小公主”时,一股巨大的暖流猛地冲垮了她所有的委屈和疲惫。她颤抖着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女儿柔软温热的小脸,那是她的骨血,是她在这冰冷世界上唯一的、真正的依靠。她虚弱地笑了,眼泪却流得更凶。
然而,这份初为人母的巨大喜悦,在踏进周家门的那一刻,就被彻底冻结了。
李金花从儿媳手里接过襁褓,动作还算熟练。她掀开包裹的一角,目光锐利地扫过婴儿的小脸,然后,像是确认了什么令人极其失望的事情,那张本就没什么笑意的脸瞬间沉了下去,嘴角向下耷拉着,形成一个刻薄的弧度。她甚至没多看孙女第二眼,就把襁褓塞回给虚弱的林小雨,声音不高,却像淬了毒的冰锥,清晰地扎进在场每个人的耳朵里:
“呵,又是个赔钱货。”
林小雨抱着女儿的手猛地一抖,心口像是被那冰锥狠狠凿穿,寒气瞬间弥漫四肢百骸。她低下头,把脸紧紧贴在女儿温热的小脑袋上,眼泪无声地滚落,洇湿了襁褓。周强在旁边不耐烦地啧了一声,眼睛依旧粘在手机屏幕上正在厮杀的战场里,仿佛刚刚降临的是别人家的孩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晓敏的出生,非但没有给林小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