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需要洗个澡,洗掉那间老房子里残留的、令人作呕的陈腐气息。走进狭小的卫生间,打开水龙头,热水哗啦啦地流淌。她脱下身上那件穿了多年的旧毛衣,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指尖触到一个硬硬的、小方块状的东西。掏出来一看,是那个深蓝色的、边角磨损得起了毛边的存折。
热水氤氲的雾气弥漫开来,模糊了镜面。她摩挲着存折粗糙的封皮,指尖感受着那熟悉的纹路,眼神有些失焦。水声轰鸣中,另一个声音清晰地穿透时光,在她耳边响起,带着孩童特有的、令人心碎的嘶哑哭喊:“妈妈…妈妈…烫…烫…”
那记忆像一把生锈的钝刀,硬生生割开了尘封的岁月。童童三岁那年的冬天,冷得连空气都似乎要冻裂。孩子毫无征兆地发起高烧,小脸烧得通红,像块滚烫的炭,蜷缩在她怀里,不停地惊厥、抽动。小小的身体烫得吓人,连呼出的气息都带着灼人的热度。
“童童!童童别怕!妈妈在!” 张素芬吓得魂飞魄散,抱着滚烫的孩子,像抱着一团随时会熄灭的火。她冲进卧室,摇醒鼾声如雷的李国强:“国强!快!童童烧抽了!得去医院!快起来啊!”
李国强睡眼惺忪地坐起身,烦躁地抹了把脸:“抽了?…小孩子发烧正常,捂捂汗就好了…大半夜的…” 他嘟囔着,翻了个身又想躺下。
“捂什么汗!他都抽了!” 张素芬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哭腔和绝望的尖利,“你看他!快看啊!”
李国强这才彻底清醒,看到孩子痛苦抽搐的模样,也慌了神:“这…这…送医院!快!” 他胡乱套上衣服,冲出卧室去推他那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
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张素芬用厚厚的棉被把童童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紧闭的眼睛和烧得通红的小脸。她抱着孩子坐在自行车后座,李国强在前面奋力地蹬着。深夜的街道空旷死寂,只有车轮碾过积雪的咯吱声和孩子压抑的、痛苦的呜咽。风雪越来越大,自行车在厚厚的积雪里艰难地前行,车轮不断打滑。
“国强!不行!太慢了!” 张素芬看着怀里孩子越来越微弱的气息,心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去…去妈那儿!她家近!借她三轮车!快!”
李国强猛地调转车头,朝着婆婆住的老房子方向奋力蹬去。敲开那扇熟悉的门时,婆婆披着件厚棉袄,脸上带着被打扰清梦的浓浓不悦。
“妈!童童烧抽了!得马上去医院!借您三轮车用用!求您了!” 张素芬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几乎要跪下去。
昏黄的灯光下,婆婆皱着眉,嫌恶地瞥了一眼张素芬怀里裹得像个包袱、只露出一点通红皮肤的孩子,仿佛那是什么不洁的东西。她拢了拢衣襟,语气冰冷而刻薄:“晦气!大半夜的,孩子病了就背去啊!我哪有三轮车借你?赶紧走赶紧走,别把病气过给我!” 说完,“砰”地一声,毫不留情地关上了门。那沉重的关门声,在死寂的雪夜里显得格外刺耳,像一记重锤砸在张素芬的心口。
冰冷的绝望瞬间淹没了她。她抱着孩子,僵硬地站在紧闭的门前,风雪无情地抽打在她脸上、身上。怀里的童童似乎连呜咽的力气都没有了,小小的身体在她臂弯里微微地、无意识地抽搐着。
“素芬!走!” 李国强眼睛赤红,嘶吼一声,一把从她怀里夺过孩子,用棉被紧紧裹好,背在自己背上,深一脚浅一脚地重新冲进漫天风雪里。张素芬踉跄着跟上,眼泪刚涌出眼眶,就被寒风冻成了冰碴,黏在脸上。她看着丈夫背着孩子在前方蹒跚的背影,看着那被风雪模糊的、通往医院的长路,一种灭顶的寒冷和无助攫住了她。那一刻,她就知道,这扇门,连同门后那个冰冷的人,在她心里,永远地关上了,并且落下了沉重的锁。
最终是张素芬远在乡下、身体也不好的母亲,得知消息后连夜扒了运煤的火车,天不亮就赶到了城里医院。老太太一头一脸的煤灰,冻得嘴唇发紫,怀里紧紧抱着个破旧的布包,里面是她东拼西凑、甚至借了高利贷才弄来的“救命钱”。
“芬啊,别怕,妈来了,童童会好的…”母亲粗糙冰凉的手紧紧攥着她的手,声音抖得厉害,眼神里却有着磐石般的坚定。那段日子,是母亲佝偻着背,白天在医院守着昏迷的童童,晚上又跑去通宵达旦地帮人糊纸盒、捡废品,一分一厘地攒着后续的药费。张素芬则拖着产后就一直没恢复好的虚弱身体,和月子里啃冷馒头落下的、时常刀绞般疼痛的胃,硬撑着照顾孩子。那本深蓝色的存折,就是母亲用那双布满裂口和老茧的手,一点一滴,在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和寒冬酷暑里,艰难地填满的。每一页的数字,都浸透着母亲的血汗和无声的眼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