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用想?肯定是这场雨呗,”王五说,“仗打得好好的,突然就下这么大的雨,搞得想继续打都不行,谁摊上都得叹口气。”
“也是...毕竟辽人感觉都被打怕了,一直往后缩--但咱们也伤亡了不少弟兄,光是伤兵就过了三千,我都不敢去伤兵营那边,听着难受。”
“没办法啊,咱们兵力少,一开始听说少爷要分兵,就带五万大军来和辽人十万兵力死磕的时候,我都有点怂了,这又不是之前黄河白沟河那种野战,是实实在在的攻坚,就算辽人死得比我们多一倍,算下来也还是亏。”
“五哥你抄起大戟往上冲的时候可看不出来半点怂样...”
“嗨,怎么也不能在辽人面前丢了面子不是?”
“是,不过王爷应该有王爷的打算吧,这种几十万兵力的大战,怕是也只有王爷才能这么从容。”
“错了,”前方突然传来声音,按剑看着辽军防线的顾怀没有回头,但显然是听见了自己两个亲卫头子的议论,他轻声道,“其实一点也不从容,只是因为没得选,你们要知道,虽然我一直说辽国现在外强中干,但实际上大魏也没好到哪儿去,三线开战啊...在西京道中京道战事未熄的同时,还要凑出十二万兵力挺进上京,这其中的风险,可一点也不比辽国冒得少。”
他转过身,笑道:“至于我为什么叹气...两点原因,一是因为中军兵力虽然只有五万,但实际上有三万是改编重组过的神机营,大魏步卒之中,以神机营最为精锐,我虽然从不小觑辽人,但也觉得有三万神机营的正面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这倒是实话,要知道当初京城一战,神机营就彻底在天下扬名,这些从入伍开始就以火枪战术为模板进行训练的步卒,能完美地执行战场分割、小队穿插,甚至是依靠壕沟障碍物快速布置防线的任务,顾怀对他们的期望很高,高到觉得他们可以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事实证明,面对高强度高难度的战场环境,当初的设想还是太过于理想化了一点。
构成军队的本质依旧是人,新式武器所引起的质变还不足以抵消地形、兵力上的劣势,三万神机营的表现很好,好到任何人来都挑不出毛病,毕竟兵力落后一倍的正面攻坚,也能借助一丝破绽硬啃下半条防线,还将战损维持在可以接受的程度,这份战绩让古往今来的任何将领看了都得眼红,但终究还是没有达到顾怀所预想的后世特种部队面对普通部队的全面碾压。
可以依靠火器,但也不能全部依靠火器,搞明白了这一点,或许后续的战略都应该有所调整...
不知不觉有些走神的顾怀摇了摇头,将这些事情暂时按下,继续说道:“训练效果不尽如意,这其实不算什么大事,魏辽已经争了一百年,眼下神机营扩编也才训练了一年功夫--另一个让我叹气的原因,是由于暴雨而停下攻守的这几天里,根据斥候的回报,对面并没有出现任何援军。”
王五吓了一跳:“还有援兵?这可是十万守五万--辽人连脸都不要了?”
魏老三也纳闷道:“王爷,没有援兵不应该是好事吗?”
“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好事,起码攻坚的难度、厮杀的战损都要小上很多,但如果着眼于整个前线,那就不一定是好事了...没有援兵意味着辽人还没开始慌,而他们不慌,有些事就不太好做,我原本以为在左路军打开局面,中军猛攻阵地的情况下,辽人的防线会有一波极大的变动,可谁知道他们宁愿死扛,也要来个以不变应万变,放任陈平攻城掠地,放任我领军强攻让对面苦不堪言,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走错路也死活不踩坑了。”
从王五魏老三跟着顾怀开始算起,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王五在山寨就跟着顾怀混,魏老三是后来两浙才进入顾怀麾下的,这两个汉子有很多相同的特质,比如忠心,比如能打,再比如--适合厮杀但不适合统兵。
如果是李易或者陈平在这里,以他们对顾怀这个老上司的了解,怕是只从这只言片语就能分析出来顾怀的战略意图是什么,然而王五魏老三听了这番话,却只是下意识地觉得自家王爷又开始算计辽人了。
他们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眼,同时觉得对面躲在防线背后那些可恶的辽人...似乎也没那么可恶了。
倒是赵吉意外地插嘴道:“叔父,难道是右路军?”
“不对,”他立刻又否定道,“辽军必然有所防范...难道是...”
老天爷有时候真的是会偏向某些人,一直以来赵吉都表现得很早慧、理智,此时到了前线,一直跟在顾怀身边,默默学习着自己叔父一举一动的同时,他居然还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推断出一些蛛丝马迹来--老赵家居然也能出有战争天赋的种子?
顾怀也有些惊讶地看向赵吉,他思索片刻,说道:“我大概知道你猜到了什么,但不要急着和我对答案,这场北伐,多看,多学,无论你以后的决定是什么,这些东西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