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 第1435章 挽救石见银山

第1435章 挽救石见银山(1/2)

    福王朱由崧,看着闲置的矿洞、破败的矿山。

    忍不住感慨道:“陛下,这银山,这么荒凉,能产出银子吗?”

    前岛国贸易总长唐信急忙道:“陛下,王爷,这银山,高峰时期,每天有上万人在挖矿,能产白银上万两。”

    “这次,德川家光胆大妄为,纠结六十万人渡海,掏空了岛国。”

    “至少三分之二的矿工,都被召集入军。加之陛下大军前来,德川家人逃亡,这银矿,也就荒废了。”

    “唐将军,若要恢复,该当若何?”朱由崧急忙追问。

    “王爷,若要恢复,其实简单。”

    “德川家光在的时候,银山出的银子,大多拿去养军队、建海船、造甲胄、买大炮去了。”

    “对这些矿工,也没开多少工钱。”

    “很大一部分,还是抓的囚徒、奴隶,不给一文工钱。”

    “陛下只要发出告示,多给些工钱。这些没有其他谋生手段的矿工,自然会乖乖回来,为陛下效力。”

    “至于苦力不够的问题,陛下完全可以用那些抓回来的藩主。”

    “只要带上脚镣,再派一队兵马巡守,就不怕他们逃跑、更不怕他们造反。”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唐将军不愧是干过贸易的,眼光果然毒辣。”

    “朕看,这座银山,就交给福王、唐将军打理。”

    “十日之内,朕要看到银山出银!”

    “臣遵旨!”

    “末将遵旨!”

    朱由崧和唐信,立马大声领命。

    朱由崧连夜贴出告示,双倍工钱招募矿工。

    唐信则是带着所部兵马,将周边村庄、城镇全部搜查一遍。只要是在石见银山干过的,管你愿不愿意效力,统统抓回来。

    强给双倍工钱、强行让人上岗,让一众矿工,在战战兢兢中赚了多一倍的银子。

    李过、李来亨两父子,奉崇祯皇帝之命,将一众本该枭首的藩主、以及藩主三族之内的男丁,全部押解到石见银山。

    岛国,真是彻彻底底翻了天。

    原先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全部成了阶下囚,比百姓奴隶还要卑贱。

    崇祯皇帝夺其田,恩赏给百姓。

    一众百姓,终于看清了他们的丑恶嘴脸、剥削性质、吃人本色,再不受他们胁迫、忽悠。

    虽然是庞大的二百七十多个藩国的主人,此时也成了被岛国百姓抛弃的对象,成了真正的无产者、有罪人。

    果真是:

    人人戴脚镣!

    人人下矿洞干活!

    他们这群养尊处优的岛国主人,何曾吃过这种苦、干过这种事。

    才干上三天,就累死了不下百人,连卑微的矿工,都比不上。

    李来亨暴怒不已,大骂:

    “狗日的武士道呢?”

    “奶奶的,全是一群垃圾!”

    “来人,给老子统统丢到那个废坑里去,一把火烧了,给他们埋得永世不得超生!”

    一众负责守卫的将士,不得已,还要干起烧尸、埋尸的活。

    晦气!

    十日之后,崇祯带着一众文臣武将,再次来到石见银山。

    福王朱由崧和唐信将军,急忙献上炼出来的白银。

    刚出炉的白银,银光闪闪,差点亮瞎一众将士的眼睛。

    朱由崧惊喜道:“陛下,这些银两,虽然不多,只有一万多两。”

    “不过,随着银山开采走上正轨,每日出银十万两,每年出银三千万两,不在话下。”

    一众文臣武将大喜,这么多源源不断的银子,发财了。

    “陛下,有这么多银子,朝堂之上,欠饷之事,今后将不会再有。”吴三桂感叹道。

    “陛下,有这么多银子,运河维护、黄河河堤、长江堤坝、水利工程......这些耗费银两的大事,就可以上马了。”王永吉也跟着感叹道。

    崇祯开心笑道:“平西王、王尚书说的对。”

    “咱们大明朝,百废待兴。农业、商业、工业、教育、军事,都要全面发展,大力推进。”

    “若是把海外贸易搞起来,把大明工商业发展起来,大明百姓之农税,三十税一,还能更低。”

    “或许某一日,就能全部取消。让受苦受难、水深火热的老百姓,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朕决定,用一辈人的努力,还赢得一个太平盛世,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疆域广大的版图。”

    “通向世界的海路、陆路,也将全数打通,不留后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吴三桂、王永吉带头,一众文臣武将,立马爆发出山呼万岁声。

    石见银山六百多大小矿洞,几乎一起回响。

    当晚,石见银山山脚的中军大帐,崇祯设宴,宴请福王朱由崧和一众重臣。

    崇祯身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