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 第1238章 祖大寿献城投降,多尔衮将计就计

第1238章 祖大寿献城投降,多尔衮将计就计(1/2)

    “投降?”

    听到祖大寿说投降未尝不可,祖泽润、高第大惊。

    他投降过建奴两次,回归过大明两次,反复在建奴和大明之间横跳。

    此时,他又要投降建奴,背叛大明!

    如此行事,高第绝不跟从。

    毕竟,他不像祖家,所有族人、部将、亲戚、朋友,都在锦州。

    他的父母妻儿,还在京师。

    他若跟着投降,等待他的,必定是满门抄斩的命运。

    高第伸手,紧握刀把,随时准备,玉石俱焚。

    祖大寿也看到了高第的微动作、微表情和一脸的警惕、一身的担忧。

    轻轻笑道:“高总兵,莫要惊慌!”

    “我说的,是诈降!”

    “诈降?”高第再次大吃一惊。

    祖大寿轻轻一笑:“高总兵多虑了,想我祖家,世居辽东,世代忠良,为国殉难者不下百人。”

    “我祖大寿,跟过辽东经略熊廷弼、辽东巡抚王化贞,以及大明督师孙承宗、袁崇焕,大小血战上百场,死在某刀下建奴,不下上百人。”

    “某心哀痛,两次降清,是为污点。”

    “第一次,诈降,降后逃回锦州,详述内情,为陛下信任,继续为大明先锋官。”

    “第二次投降,实属迫不得已。松山一役,全军覆没。将士眷属,均在锦州。我祖大寿可以战死,但他们,怎么办?”

    “这第三次,当然也是诈降!”

    “多尔衮一厢情愿,咱们就陪他玩玩。”

    “书信来往机会,咱也争取些许时间,养精蓄锐,加固城防。”

    “陛下大军已到,昨夜偷袭,是让咱们看到信心。”

    “某猜测,陛下还在等待时机,做最后准备。”

    “那么,兵不厌诈,咱们就尽量把建奴拖住,把时间拖长。”

    “城内,有的是炮弹,有的是粮草,有的是不怕死的兄弟。”

    “咱们,就守在城内,寸步不离,文的、武的、明的、暗的,都跟多尔衮玩一玩!”

    “祖将军高见,我高第心服口服!”高第立马抱拳,大觉此计绝妙。

    祖大寿轻轻一笑:“拿纸笔来,先回信一封!”

    祖泽润急忙命刀笔吏取来纸笔,就在城头上书写回信。

    “大清国摄政王钧鉴:”

    “摄政王亲统天兵四十万,旌旗蔽日,金鼓震天,把锦州围得铁桶相似。”

    “今读来信,百感交集。特别是兵不入锦州,令我等心安。”

    “某之一生,兜兜转转,时刻在思祖氏一族、何以保存?此乃某之使命,也是某之职责。”

    “大寿一人之生死荣辱,何足道哉!然阖城数万军民性命,尽悬于摄政王一念之间。”

    “然情势所迫,若摄政王遵守盟约,撤围城之兵。我祖氏一族,愿归大清,献城以降。”

    “待罪之臣,祖大寿、祖泽润,泣血以拜。”

    降书写好,祖大寿系于箭尾,射下城去。

    城下建奴捡起,飞报多尔衮。

    多尔衮展开,苍遒有力的大字,很是武将风格。

    多尔衮大喜,将回信传示众人。

    魏藻德急忙恭维:“恭喜摄政王,一纸劝降书,兵不血刃,拿下锦州。下一步,就是全军出击,兵围宁远了。”

    多尔衮点点头:“全赖魏先生出谋划策,拿下锦州,魏先生当为首功。等回盛京,本王赐魏先生宅邸一座、婢女十人,以为驱使。”

    “臣,谢摄政王!”魏藻德大喜。

    “摄政王,祖大寿只有降书射出,还要我等撤围,其心难测,小心有诈!”范文程觉得有些不妥,急忙提醒。

    多尔衮笑笑:“锦州不会动,咱们先撤三里,让他一步,他也跑不了。”

    “有了此亲笔信,他即使不降,也容不得他。”

    “到时候,本王将此信交给崇祯,便做实他投降的事实。呵呵......降与不降,他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摄政王英明!”范文臣、魏藻德......一众文武大臣,齐声称赞。

    锦州城头,祖大寿、祖泽润、高第及一众守城将士,看着建奴大军后撤,也都懵了。

    谁也没想到,一封小小书信,都没派人对接,建奴就撤围了。

    “祖将军,建奴没有派人交涉,就自动撤军。下步,该咋办?”高第激动地道。

    祖大寿冷冷一笑:“管他的,清理壕沟,布设陷阱,加固石墙,救治伤员。把钱都拿出来,奖赏将士,激励士气。”

    高第和祖泽润听得连连点头,他们一个巡抚、一个总兵,可锦州城的主心骨,还是祖大寿。

    宁远城内,崇祯看李过、戚元辅、张鼐、刘芳亮、李来亨五员大将,凯旋归来,心中大喜!

    又听李过讲述轰击建奴大营、攻破建奴大营,以及李来亨一直杀到多尔衮中军大帐、来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