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七百四十一章 秦枫!你到底要做什么?

第七百四十一章 秦枫!你到底要做什么?(1/2)

    这个黄铎,还真是有点东西。

    众人明白了圣上的意图,再也不敢提什么反对意见。

    相反,对黄铎刚才那些无比详细的数据,众人越琢磨越觉得佩服。

    这人,难怪能被老尚书杨思义尚书看中,作为户部的接班人。

    单是这份细致,就远非常人所及!

    不过……黄铎的长处在细致,但对于大方向的改革创见上,应该没那么大的魄力!

    士绅一体纳粮?

    毫不客气地说,这甚至要比流官制造成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巨大。

    就凭黄铎?

    不太可能。

    那么答案……好像也就只有一个。

    无数目光,再次纷纷兜转,落向那个唯一有可能的男人。

    户部左侍郎,秦枫。

    能提出这样创见的,除了秦枫,应该不会有第二人了。

    况且,很多人早就注意到,黄铎往秦府跑的次数,那叫一个多啊!

    要不是去问计的,难道黄铎把外室养在了淳化县么?

    现在,面对皇帝的询问,黄铎也是不慌不忙,郑重说道:“关于士绅一体纳粮,微臣跟户部左侍郎秦大人商量之后,认为主要应该分四步……”

    嚯!

    果然是他!

    摊牌了是吧?

    众人神色古怪,虽然早就猜到了,但还是忍不住发出一阵阵惊咦声。

    四步?

    倒要听听,具体是哪四步。

    就连朱元璋也饶有兴趣,哪怕士绅一体纳粮这个话题,早就摆在了御书房的桌面上,但朱元璋知道,黄铎是没有这个魄力的,真正推动这件事的,正是那个被他许为大明国师的秦枫!

    那么,秦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朱元璋神色微微凝重,开口道:“黄爱卿不妨仔细说说。”

    “遵旨!”

    黄铎躬身行礼,侃侃而谈道:“第一步,微臣以为,要明确纳粮的范围和标准。”

    “我们应当按照以往的赋税制度,根据现在登记在册的所有士绅,统计他们的土地和财产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纳粮额度。”

    “一方面,确保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要让这个征收的标准,既不损害朝廷的赋税,又不至于让地方的士绅苦不堪言。”

    “这第一步的意义,主要是从无到有,让士绅明白自己也是大明的一份子,并不能置身于赋税之外,也同样要承担一定比例的义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诸如土地进献,土地侵占,土地兼并这类严重问题。”

    “从长远来看,此举对于大明百姓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黄铎,果然是有备而来!

    众人心中凛然,只听黄铎光是这第一步,就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要说背后没人指点,那是不可能的。

    秦枫,你到底要做什么?

    现在看来,不管是流官制,还是士绅一体纳粮,都有秦枫的影子在里面。

    这是要改天换日么?

    也是奇了!

    这种犯忌讳的事情,若是换了旁人,哪怕是公认最受圣上信任的魏国公徐达,恐怕也早就被砍了脑袋!

    这个大明,到底是朱家的,还是你秦家的?

    从官员到士绅,你全都要下手!

    疯了吧?

    再说了,什么土地进献,土地侵占,土地兼并……哪有黄铎说得那么离谱!

    充其量就是老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实在没有法子,才将土地出让给当地的富户,然后求得活命。

    这,不是很合理的么?

    本来你都快活不下去了,还留着土地做什么?

    能把土地让出去,自己做个佃农,倒也合理吧,不然难道还指望着人家士绅能够平白无故就帮你渡过难关?

    不存在的!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不过,这个话他们只敢在心里嘀咕,可不敢宣之于口。

    因为……

    那个人,曾经就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据说,皇上当年家里,就是因为没了土地,租种地主的土地,然后遇到灾年,终于山穷水尽,全家人饿死了一大半……

    惨那。

    也难怪皇帝会直到今天还耿耿于怀,总把自己放在百姓的位置上。

    任何人有了那么悲惨的经历,永生永世都不会忘记。

    呵……

    朱元璋居高临下,再一次将所有人的神色,都尽收眼底。

    老朱很失望。

    这才过了多久!

    大明,才建立了几年啊?

    你们当中的很多人,也曾经是老百姓,也曾经穷过,苦过,难过。

    你们饿过肚子,你们受过欺压,你们承受过最沉重的苦难,才终于揭竿而起,一同推翻了那个黑暗的元朝。

    可是现在呢?

    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