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游牧的草原人从没有人去佛寺进香,更别提什么香油供奉香火钱,说不上还时不时的会有那年轻气盛的年轻牧民看不惯自家地界上有个南人拜菩萨的地方所以前去挑衅捣乱的。但是即便如此,这空禅寺风雨飘摇了几十年却也还是没倒。
虽说空禅寺寺墙未倒、香火未断,但是里面的僧人这几十年下来也就剩下大小猫三两只了。佛寺方丈是个须眉皆白的老和尚,法号与寺名相同,也是空禅,是个看着没有九十也有七八十了的高寿老和尚。老方丈座下还有一个大和尚一个小和尚两个弟子,大和尚圆相能有四十来岁,小和尚圆法看起来还不到十岁。
大和尚每天都要到寺庙山下的田里去侍弄庄稼。虽说出家人四大皆空,但是这北地也化不来缘,要填饱五脏庙还得靠自己种粮食种菜,收成不必多,够师徒三人吃就行了;小和尚每天领了大和尚师兄的吩咐,去师傅念经的禅寺大殿里,趴在大殿里一侧的桌子上一边抄经做功课一边守着师傅,免得一大把年纪的老方丈师傅一个不留神的就圆寂去见佛祖了。
虽然小和尚不懂圆寂是什么意思,但是这不重要,师兄让他守着师傅他就守着呗,师兄告诉他的事情从来就没错过。
今日和往日一样,小和尚圆法盘腿坐在大殿里抄经书,时不时地回头看一眼在佛像前放着给人拜佛却没用了好多年的蒲团上打坐的方丈师父。师傅手里的念珠还在动,就说明师傅还在,这是师兄大和尚教的。师兄说他以前就是这么每天看着师傅,然后不知不觉的好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今日红崖山内比较安静,不见鸟兽,方圆数十里都静悄悄的没有什么声音,比上远在数百里外两军大战的凉州城下,这里就安静得很了。
小和尚抄着经书,抄得久了胳膊有点酸,偷偷回头看了眼,师傅还是闭着眼睛,嘴唇一动一动的,手里的念珠时不时动一下。小和尚回过头偷偷摸摸把手里的毛笔搁在师兄自己雕的石砚上,胳膊轻轻放在桌上,双手捧着下巴悄悄开始了发呆。师傅念经念的这么认真,自己又是背对着师傅坐着,年岁大了眼睛耳朵都不大好的师傅应该不会发现自己偷懒的。
小和尚抬头看着窗户,隔着一片窗纱,窗外的山水云树都看不太真切。自打记事起就在庙里的小和尚也有自己的忧愁,很小的小时候是看着师傅念经,看着师兄抄经种田,那时候小和尚的小脑袋里觉得大概这个世界就是师傅、师兄和自己三个人。后来慢慢长大了,小和尚才知道除了师傅、师兄外,这个世界上还有小兔子、小麻雀,还有好多的小动物。但是,除了知道这些以外,小和尚还知道师傅的眉毛胡子越来越白了,师兄的背也慢慢有一点驼了。
有一次小和尚问师傅为什么胡子越来越白了,师傅一如既往闭着眼睛,缓缓告诉小和尚,因为师傅要去见佛祖,胡子就像那天上的云彩一样,将来要去见佛祖的时候胡子越白就能飞的越高越快,就能更快见到佛祖。
小和尚又问那为什么师兄的背弯了呢?师傅说,因为师兄修行修的好,时常弯着腰是为了看清地上的蚂蚁和小虫子们,免得踩到他们;小和尚又问,那师兄也要去见佛祖吗?师傅就说出家人都要见佛祖的;小和尚问那自己能不能跟师傅和师兄一起去见佛祖?师傅还是闭着眼,告诉小和尚好好修行,会见到佛祖的。
小和尚问师傅,那佛祖在哪里呀?师傅说,等你抄完了庙里的佛经,再出门就能见到佛祖了。
每每想到这个,小和尚就有些忧愁,一是他还没见过除了师傅和师兄以外的人,那佛祖也不知道长得好不好看;再一个是,虽然这个庙不大,禅房也就那么两三间,可是庙里的佛经是真的多,藏经阁里都装了一房子了,满满当当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抄完?也不知道等师傅和师兄去见佛祖的时候自己能不能抄完那一屋子经书。若是抄不完,等师傅和师兄走了,自己一个人又要念经又要种地还要抄经书,怎么忙得过来嘛?
想到这里,小和尚又赶紧拿起那支用了很久了的笔开始抄经书,师傅说了抄经书要认真,字要一笔一划写得工整,自己得抓紧时间多抄一点,要争取和师傅、师兄一起出门去见佛祖。
小和尚拿起笔重新开始抄经书,还没抄够一行字,一直念着经没有动静的师傅突然说话了,吓得小和尚以为自己偷懒被师傅发现了,手一抖字都写歪了。小和尚吐了吐舌头,转过头看着师傅,也不敢埋怨,因为自己偷懒在先,不好拿出来跟师傅讲理的。
回头一看,师傅还是闭着眼睛,师傅说的话是:“圆法啊,抄经书抄久了就要休息一下。”说着朝着小和尚圆法招了招手,“来,陪师傅出去,看看外面的天气,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