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掌握了技巧、熟悉了流程、明白操作原理的厄卫们,有条不紊地展开作业。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信心与力量,每一次牵引都恰到好处,相比于过往那些狼狈而杂乱的演习,这一次的实战操作可以说几乎是一场胜利的展示。
演习时期的困扰如今也成了笑谈。
在那些演习中,莫名其妙的减员频频出现,上一秒还在紧张操作的厄卫突然被导演组叫停,带离现场,名义上是阵亡,因为遭受了魔法攻击或者远程箭雨的袭击,强制退出操作流程。
现场一度混乱不堪,预备人员不得不火速补位,而在一次严重的过载演习中,减员达到预警值,尚在岗位的厄卫们不得不来回奔跑,在多个操作点之间反复切换,仿佛变成了四臂八足的怪物,而后方驳船的厄卫们不得不临时奔赴前线,穿过百米舰体,投入协同操作。
但那些日子已经过去,如今,随着第三段桥梁完全伸出,作业的进度条毫无悬念地推进到了90%。接下来,操作悬索的厄卫们再次展开动作,在系统性的协同控制下,桥梁被缓缓降落至前方驳船的开放平台上,发出沉闷而厚重的金属摩擦声。
至此,进度条稳稳推进到了95%。
而就在这时,原本已经返回船体、等待下一指令的厄卫们再次整队出动,如同铁流重返战场,进入桥梁两侧进行最终检查与二次作业。待确认一切固定无误、连接紧密后,最后的一个步骤完成,进度条悄然跨越最后一格,抵达了100%。
这意味着,这一轮作业,正式宣告完成。
如果说这整个作业过程的难度已经堪称困难级别,那么最靠近陆地的那艘驳船,其作业难度则毫无疑问地可以归为地狱级别。
不是操作不当,也不是设计问题,而是天然地形的无情制约。这里的水域深度浅,陆地的边缘陡峭,驳船与陆地之间的高差极大,升高的桥梁与船体形成的角度竟接近了45°,看上去如同一面钢铁绝壁。
第三段桥梁的伸展过程愈发艰难,每一次推进都伴随着整个桥身的轻微晃动。
所幸,训练有素的厄卫们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凭借强大的协作与过硬的技术,成功完成了这一阶段。在厄卫们的欢呼声与彼此击掌的庆祝中,最后一段桥梁缓缓向下放落,与陆地顺利对接。
最终,船体与陆地稳稳连接,而桥的整体坡度,也从最初令人咂舌的45°缓降至近乎35°,达到了可通行的标准值。
整个过程,如同一场沉默的攻坚战,静悄悄地展开,却每一秒都令人屏息。
当结束后,一条通往胜利的坦途铺展开来。
远处的哨岗上,留守的阿苏尔士兵们瞪大着双眼死死盯着那边的动静,他们看着这一震撼人心的场景,仿佛目睹神迹般呆滞不语,倒吸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在山风中交织成一片低低的回响。
他们的身体在不自觉地颤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眼前所目睹的一切已经彻底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
目击整个过程的他们,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却算是通过另一种方式,一种近乎精神上的震撼体验到了工业所释放出的伟力与恐怖。换做以前,他们是绝对想不到杜鲁奇会用如此离谱的方式登陆。
不止是他们,前来旁观的阿拉洛斯同样被这一幕深深震撼。
“怎么样?”
直到身旁传来的声音突然响起,他才猛然回过神来,意识从震撼中被一把拉了回来。他下意识地转过头去,愣愣地看着发出声音的那个人——泰兰铎·暮星。
这次行动中,是杜鲁奇海陆军联合行动,而这支出动的陆军正是由泰兰铎所统率。
他所掌握的第十五集团军,在整个杜鲁奇陆军的集团军序列中极为特殊,其性质与定位与其他部队截然不同,他们专精于山地与森林作战,是真真正正、名副其实的山地兵,是为这些复杂地形量身打造的一柄利刃。
与其他集团军相比,第十五集团军的骑兵和车辆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战斗力不足,恰恰相反,他们配备了大量经过专业训练的战犬和机动性极强的突袭舰,同时,驮马的比例极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艾希瑞尔的大羊驼,用来当驴使。
这种生物活动在露丝契亚大陆的山脉中,擅长在崎岖地形中行进,哪怕是最险峻的山道也能轻松攀越。
因此,第十五集团军的战略部署,通常会选择靠近环形山,凭借山地优势进行机动,阻挡可能出现的阿苏尔奇兵,或是与纳迦瑞斯王国的影子们对抗。
但在此之前,第十五集团军执行了这次的行动。
谁让这里的地形适合山地兵作战呢?
不过,此次并非整个集团军倾巢而出,真正投入作战的,是由阿雷德尔·范马里斯率领的大军团。
来太多部队其实没有意义,这里毕竟是山地,又不是开阔的森林战场,过多兵力根本施展不开,只会互相阻碍彼此的机动与战术展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