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这一点微不足道的困难,丝毫无法阻止杜鲁奇海军的行动脚步。最先逼近陆地的,是那些特种驳船,而早在它们靠近之前,先行一步展开行动的,是突袭舰。
这些突袭舰在破晓之前便悄然逼近目标海岸线,它们贴着海面以极低的飞行姿态疾掠而来,悄无声息地滑过水面,带起层层波痕。
舰艇上的厄卫们早已整装待发,一到达指定区域,便毫不犹豫地跳下舰体,落地展开行动。他们分散开来,迅速投入周边侦查任务,并在完成勘察后开始引导信号,为即将到来的特种驳船指示登陆点,随后迅速建立原地防御阵地,确保第一线的安全。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突袭舰仍保持悬停于海面上方,舰艇上的裂魂者跳入水中,如同深海中的影子。他们的任务并非战斗,而是清除登陆障碍:在特种驳船抵达之前,提前对水下环境进行勘察,寻找可能存在的、足以威胁到舰体安全的暗礁。
如果发现此类危险,他们将立即联系舰上的唤潮者,由后者操控力量,将其从海床上强行剥离或粉碎。
还有一部分突袭舰,则在此时正悄然向更高的空域爬升。它们的任务是侦察、监视,俯瞰战场,以确保整个登陆过程在更高维度上拥有掌控力。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几乎无需哈德里斯本人亲自干涉,每一道指令、每一个小队的行动节点,皆已事先校准。他唯一的任务,是守在核心指挥位,静静等待第一个变数的出现。
至于是否要清理附近的哨塔和斥候……
杜鲁奇并未动手,因为没有意义。
这样的大动作根本瞒不过对方的耳目,一旦天色放亮,那些阿苏尔的巡逻队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海面上那艘庞然巨物——漆黑如深渊、沉默如死神的黑色方舟永恒恐惧堡垒号。
十分钟后,第一艘特种驳船终于就位。液压助锄随即启动,厚重的机械装置开始有力下放,船体微微震颤着脱离原本的平衡。原本船体一半浸泡在海水中,随着助锄的下压,整个船体开始缓慢抬升,从海面中脱离,露出泛着湿润乌光的腹部装甲。
又过了五分钟,这艘特种驳船彻底脱离海面,稳稳悬停在预定位置。在它的后方,紧随而至的三艘驳船也开始在各自的船长和唤潮者协同操作下调整姿态,逐一就位,为后续的精准对接铺平道路。
第二艘驳船开始下放助锄,稳固自身;第三艘亦如此,一步不落,毫厘不差。而第四艘却因海底地势突变,海床深度激增,助锄已无法触底,不得不改为直接抛锚,维持位置稳定。
而在这组驳船的两翼,两侧的另外两组驳船也开始同步部署,仿佛围棋布局中的落子,一步步将战局向敌岸推进。
又过了五分钟,后三艘驳船的船腹缓缓伸出了两段桥梁,每一段长达二十五米,粗壮而坚固,如同巨兽的长舌缓缓探出。
这两段桥梁稳稳地向前方驳船后部的开放平台延伸着,当桥梁延伸到既定距离后,延伸动作随即停止了。
紧接着,厄卫们五五一组,配合默契地拉动粗重的铁索,齐步冲出船体,他们的脚步踏在甲板上发出低沉的金属声,带着某种仪式感,迅速抵达桥梁两侧。
他们熟练地将铁索固定在桥梁两侧事先预留的孔洞中,这些孔洞经过加固处理,确保了在高强度作业下不会变形或松脱。当所有操作结束,并由负责巡检的军官亲自确认无误后,厄卫们便在军官的带领下有序撤离了桥面,每一步都显得干脆利落,仿佛他们不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是在执行一项早已铭刻于骨血中的传统仪式。
随后,桥梁在悬索系统的牵引作用下缓缓升起,它们就像为即将到来的船只打开通道的升降桥般,缓缓腾空,角度稳健、节奏均匀,毫无卡顿的迹象。
这一切,不仅考验了操控悬索者的手感与判断力,也依赖于无数次演习中累积下来的经验。
到了这里,整个作业的最艰难阶段终于到来了。
为了让第三段桥梁的伸出过程顺利进行,负责操控悬索的厄卫们进入了高度专注状态。他们开始持续性地调整铁索的松紧度,控制每一寸放出的长度,确保与前两段桥梁相连的铁索不过度紧绷,避免因拉力过强而导致第三段桥梁难以顺利展开。
这一过程对时间、节奏和团队协作的要求极高,稍有差池,就会出事。
事实上,在最初几次的试验中,这个步骤没少出问题。
桥梁卡住、铁索断裂、悬索错位,这些意外层出不穷,以至于最初的设计者一度产生了动摇,开始怀疑是否真的有必要设计出四段桥梁的结构。他们认为也许两段桥梁,就是操作的极限了,继续增加只会带来不必要的复杂性与风险。
问题呈现到达克乌斯面前时,他示意继续,在他看来随着材料强度的提高、士兵素质的上升与新机械的加入,这些暂时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