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羽通过鬼冢,教会了畑俊六先站住脚步,收买天朝人,稳定后方。达到“以华治华”的目的后在积蓄力量向前推进,最终灭亡中华。
可是畑俊六的上书没有得到天皇批准,天皇身边一干人马都认为天朝军队已经穷途末路。
“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喘息,回过神来从新集结力量。”天皇说。
“这些人,受八岐大蛇蛊惑太深,“”鸟羽想,“既然这样,我也只能顺势而行,帮助日本兵拿下武汉,尽量将天朝有生力量在武汉歼灭,最终让天朝抗日的天朝政府成为地方政府,迫使他们投降!”
云里散人他们来到南京时,鸟羽已经去了武汉。
云里散人只有把目光注视于武汉。
攻击武汉的战略规划是畑俊六做的。
云里散人又一次把目光专注于畑俊六。
侵华战争全面打响时,畑俊六的侵华策略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他曾经向天皇上书过三步策略:第一步,占领华北,利用天朝统帅与共产党、晋绥军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消灭晋绥军和西北地区的共产党武装;第二步,从陕甘地区南下四川,截断天朝政府军的后路;第三步,华北军队全面挥兵南下,与天朝军队作最后的决战。
他的这个方略没能实现。他没有想到华北事变反而使混乱的天朝走向了团结,一致对外。
后来天朝政府军在华东主动出击,吸引日本人攻击上海,最终让日本军由北向南的进攻策略变成有东向西这样的局面。
攻占南京后,畑俊六自然就想到了要顺势拿下武汉,主张立即南北夹击徐州,然后挥兵沿淮河东进,从平汉线南下主攻武汉,另一路由长江两岸西进,侧击、分散天朝军队的兵力布防,让在惶恐中刚刚败退武汉的天朝军人立足未稳又侧背受敌,陷入及其不利之地。可是对方竟然掘开了花园口,让黄河分出新的支流拦住日本机械化步兵的去路。
这个号称日本“首席军刀”的畑俊六不知道,他们的日本神八岐大蛇看到日军受阻,一气之下干脆就让黄河彻底改道,几千万天朝百姓惨遭厄运的同时,形成的黄泛区也完全断送了日本军队的进攻企图。
南下东进的战略受阻,进攻武汉的脚步慢了下来,天朝军队也在那边积蓄了相当的力量。
这时畑俊六接受了鬼冢的建议:先清除占领区的抵抗,消灭共产党深入到占领区的所有力量,站稳脚跟后再向西攻击。
的确,在南京周边的新四军这一段时间就让他焦头烂额。畑俊六一边在鬼冢的帮助下对方新四军,一边又一次上奏日本天皇,提出了新的谋略。
自己的谋略受到了否决,畑俊六只得立即部署,向武汉发动进攻。
这个华中总指挥当时所能调动的兵力大约有三十余万人。畑俊六让二十五万大军沿长江两岸向武汉攻击,主攻方向的前敌指挥叫冈村宁次,另有五万日军在大别山北麓助攻,指挥官为东久弥宫捻彦王;海军吉川古志郎的一百二十艏军舰,空军德川好敏的五千多架飞机也被编入了战斗的序列。
“日本人由东向西沿长江这么一个狭长的地带攻击,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云里散人想,“这长江北面有大别山,长江南面有鄱阳湖,都是天然的屏障,凭地理和人数优势对日本人武器和兵员素质优势,天朝军队其实很有取胜的可能。”
天朝的布防安排也好像无懈可击。统帅部以长江为界,分成了南北两个战区:南岸战区司令程潜,就是沿鄱阳湖西岸设防;北部战区李宗仁,则沿大别山东线设防;对于大别山北麓东久弥宫捻彦王的助攻,则有宋希濂、张自忠的部队在哪里扼守。整个防守的具体部署,也都体现了外线进攻为主,阵地防御和游击战结合,很符合持久战的打法。
然而云里散人用目光关注武汉会战的情况时,却发现日军已经突破了武汉的门户----江防要塞马当。
马当一失,整个大武汉全线震动。
“这到底怎么回事?”云里散人吃了一惊。
他一面紧紧盯住马当失守的过程,一边招呼朱雀、二郎、英招以及后羿嫦娥夫妇上了云头,直奔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