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水浒:潜龙腾飞祝家庄 > 第67章 汴河水清漂酒香(求评价)

第67章 汴河水清漂酒香(求评价)(1/2)

    佟掌柜沉浸商海几十年,人老成精。

    以他的观察,李尊虽然年轻,却胸有块垒,可不是漫天胡嗨的人物。

    在这里一直探讨酒的问题,如果他没有想法,那是决计不能的。

    传统酿酒工艺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

    樊楼拥有大师级酿酒工匠,制酒水平在整个大宋也是屈指可数。

    只是现在也到了酿酒业的瓶颈阶段,只靠经验摸索已经难有突破。

    如果这时有新的工艺出现,将会对白酒酿造起到极大的激发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

    真实的历史上,蒸馏法就是在宋末出现,至元时成形。

    李尊听到佟掌柜的话,笑道:“我酿酒可不在行。只是如果佟掌柜相信我的话,可以给我提供一些贵酒楼出产的酒,我来试着改造一下,看能不能取得更好的品质。”

    佟掌柜立即表态:“这行,李官人需要多少酒,尽管说话。”

    “不要多,五百斤酒。不过要找个制酒的地方。”

    “这好说,樊楼的酒坊就在城东汴河边。李官人要用时说话就行。”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人声,是栾廷玉和王香回来了。两人进入包厢,先向佟掌柜和李掌柜行礼致意。然后栾廷玉对着李尊点点头,表示钱已到手。

    李尊站起身来,笑道:“今天可耽误了佟掌柜不少时间。晚辈也该告辞了。”

    “这样,我明天就把货物全都送来,到时咱们再接洽。”

    “我想在东京停留几天,等等看这些货物的销售情况。如果可以的话,明天货物交割完成后,我就可以去城东酒坊看看。”

    “好好,我也不耽误李官人的时间。明天我都安排好,到时带李官人去酒坊就是。”

    大家相互为礼。李尊告辞出了樊楼,回到了城外的客栈。

    第二天,所有货物都被拉进了城里,一帮人浩浩荡荡,车子排成长龙,到了樊楼。

    车子拉到樊楼后院,进行了交割。这次的货物全算下来,总得到五十二万三千多两银子。另外还有周帮彦的一万两。

    佟掌柜也是爽快,一箱箱银子搬了出来。双方交割干净,车子装上,就又回到客栈。

    佟掌柜也坐辆马车,一同跟来了。

    依照佟掌柜的意思,干脆一帮人都搬去酒坊,那里有樊楼的仓库,足以安顿下所有的人。

    李尊想了想,也觉得这样合适,说不定以后要长期和樊楼联系,京城还是留下人来为好。这样如果能在樊楼地面上,就会相对安全些。

    一帮人收拾了东西,就随着佟掌柜一同去了樊楼的酒坊。

    酒坊坐落在汴河边上。

    汴河由东京西北而来,穿过都城后折向东南。

    河面宽阔,坡陡水深。沿河两岸道宽路平,绿柳成行。

    给东京这座喧嚣繁华的城池平添了一股灵动的风韵。

    汴河可是大有来头,它也叫通济渠。

    是隋时起修的一条运河,经过隋唐两代共同完成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西起黄河荥阳板渚,东接江淮泗水,连通黄淮。再接邗沟直到扬州,继而连接江南。

    北方地贫少雨,粮食产量不高,人口反而众多。就需要从南方往北调粮。特别是京畿重地,更是要重点满足。

    这条河就是连接南方的最好运输通道。

    经黄河通航到洛阳,河宽沟深,能行大船。

    不过现在大船只到城东码头。那里建有多种仓库,包括粮仓。

    樊楼的酒坊却是在大片仓库区的下游,还在李尊来回要走的这条路的南边。离东城门有五六里路。

    众人进入酒坊,佟掌柜赶快安排人去收拾住的地方。

    给村民们腾空一间库房,地面铺上厚厚的麦秸,仍然是一间大通铺。

    李尊和栾廷玉被安置到两间环境较好的客房。

    趁着佟掌柜不在身边,栾廷玉把大伙带到一边。

    李尊却在几辆架子车旁转悠一圈,把拉来的银子收入了空间。

    住处收拾好后,村民们进入库房休息。

    李尊就和栾廷玉一起,在佟掌柜的陪同下,参观了整个酒坊。

    这处酒坊占地不小,仓库和作坊加在一起得有五六十亩。

    酒坊里有八十多名工人。还在热火朝天地干活。

    李尊原以为酒坊建在汴河边,是要使用汴水酿酒,却原来仍是井水,只是排污利用了汴河。

    此时还没有环境保护一说。

    李尊不懂酿酒,也不知道自己前世的制酒工艺。

    他主要考虑到这几天要留在这里观察玻璃制品的销售情况,以便安排下一步玻璃生产的计划。

    可实际上却是比较空闲。

    既然如此,何不趁此机会,在制酒上做些实验呢?

    他昨天晚上搜索钻研了半天,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方案。

    先从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