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别让太子逃了! > 第51章 惊退!朱恪到底在搞什么把戏!(2更求鲜花收藏)

第51章 惊退!朱恪到底在搞什么把戏!(2更求鲜花收藏)(1/3)

    内阁官邸。

    哎!

    安静只能听到翻阅奏折响动声的官邸内,忽然响起一声叹息。

    众人抬头,便见叶向高放下手中奏折,面露忧虑愤怒之色:“陛下第几日没有见我们,诸位大人以为,会不会又回到以前那种状态。”

    “要说啊,这个朱恪才干出众,可做事……”叶向高说着摇了摇头:“还是差了点。”

    于慎行不屑的瞥了眼叶向高。

    叶向高想说什么,大家全都清楚。

    不久之前,叶向高每每提及朱恪这个边军军头,还多有称赞的。

    即便是朱恪这个锦衣卫出身的边军将领,不合众人心意得到了万余叶赫部精锐的管控权,这种称赞在朝中也没有过多的转变。

    可当朱恪以一个改革者的身份出现,在蓟州卫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卫所改革,并且取得成功后。

    朝中对朱恪的评价可是出现分化。

    曾今反对坐师张居正改革的顽固派系,开始极力的抹黑朱恪,将皇帝看了朱恪的文章,又一次不召见廷臣归咎于朱恪。

    说到底,坐师张居正的改革让这些人听到改革二字,就打心底里抵触。

    这也是如今大明的弊病。

    一次触动大明权利阶层的改革。

    失败的改革。

    让大明朝内部变得更加僵腐!

    反攻倒算,再次掌握权柄的守旧派,对改革产生了更加强大的抵触。

    闻改革而色变。

    触改革而起杀念!

    这便是如今僵化的大明朝真是状况。

    坐师张居正失败的改革,好似让大明朝再也无法接受改革,今后想要改革,变得千难万难了。

    可不改变行吗?

    大明朝两百多年积累的各种矛盾已经十分尖锐了!

    坐师张居正的改革是希望疏导矛盾,拯救大明王朝,拯救这个王朝如今所有的既得利益者。

    可守旧派只看到了改革对他们利益的损害。

    没有看到,他们抱着祖制,抱着两百年来的条条框框,一味的想要在这些条条框框上,打补丁式的增加更多条条框框,将内部积累的矛盾用顽固陈腐的方式不断的压制、压制再压制。

    看不到百姓的疾苦,只是一味的捧着圣人三纲五常的神圣言论,拼命的灌输给百姓,记住这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

    可却对百姓最基本生存都冷漠无视。

    当百姓饿的活不下去的时候,三纲五常还能约束百姓吗?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太多太多了。

    本朝洪武皇帝不就是一介泥腿子出身吗?

    只是,如今这种比坐师张居正时期更加糟糕的环境中,还有谁能够担负起改变大明的重任?

    于慎行不愿意搭理叶向高,苦闷的思索着。

    他很悲观。

    这种悲观直接反应便是懈怠。

    多少像于慎行一样清醒的人,看到了大明坐在火山下,随时可能爆发,却苦于无计,内心苦闷。

    最终选择了碌碌无为,随波逐流,等待爆发来临。

    也有一些人在做事。

    他们虽无计可施,却希望勉力维持下去,让大明这艘大船不至于沉没。

    赵志皋无疑就是这样一类人。

    倾向改革,却极力的站在中立的位置,他当首辅的最大的责任不是协助皇帝处理国事。

    而是充当朝中改革派与守旧派,君权与臣权之间的润滑剂。

    竭力维护中枢一团和气,确保朝廷内部本身尖锐的矛盾不爆炸,导致整个朝廷陷入激烈的矛盾争斗中。

    最终导致朝廷停摆!

    是故,赵志皋尽管很清楚,叶向高这么做,除了本身对改革的抵触外。

    另一个更深目的,是为了激发朝廷矛盾,继而把他这个首辅拉下马,扶沈一贯取代他。

    他还是耐着性子和煦说道:“进卿不必过分担忧,不出意外的话,过几日就好了,或许陛下是在等蓟州卫新军与戚家军的对抗演练结果也说不定。”

    沈一贯不动痕迹的看了眼赵志皋。

    他倒要看一看,赵志皋这个胡裱匠能坚持几时,是故也故意转移话题,好奇道:“是啊,不说陛下了,连我都很想知道,这位快速崛起,军政双优的年轻指挥使,半年时间练出的新军怎么样。”

    “今日就是他们对抗演练之日吧?”

    “希望这位崛起迅速的年轻边军军头,能再给我们一点惊喜,陛下高兴,或许就愿意召见我等了。”

    话虽这样说,可任谁都能听得出,沈一贯语气中的轻视。

    其实对于朱恪新军的希望,朝中虽然十分关注,但对于新军赢却不抱乐观。

    毕竟时间太短,而戚家军声名在外已经数十年了。

    ……

    延禧宫。

    “娘娘,打听到消息了,伺候在陛下身边的宫女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