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 116 国风盛典,我演我自己?

116 国风盛典,我演我自己?(5/7)

世,看到了后世的风景,他便明白,哪怕自己名声传遍天下,那也是因为,自己已经死了。

    死人的话,是最好的话。

    毕竟死人不会张嘴,可以任凭所有人解释。

    但是死人活了,还妄图给两千多年后的人传输过时的思想,很遗憾,估计连坟都会被人扬了。

    但易泽后面的提议他还是挺心动的。

    或许自己的许多思想,在后世已经并不适用。

    但是讲学、教育,应当有一席之地。

    一念及此,孔子目光扫过底下坐着的弟子。

    他一生之中所收弟子甚多,但是能够为人所熟知的,也不过七十二个。

    如今,他在这些弟子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丝期盼。

    两千多年后啊,那该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令人期待,令人向往。

    “诸位,可愿与我,一同去往两千多年之后,再现讲学之风?”

    “求之不得。”

    “回愿意。”

    “老师安排就是。”

    没有人愿意拒绝这样的机会。

    “谢过夫子,诸位先生。”

    易泽再一次躬身一拜。

    转身,易泽再一次走进时光长河。

    再出来之时,已经到了一处巍峨宫殿。

    这里是咸阳,大秦的国都,始皇帝的天下。

    易泽站在过道之上,两旁是高大的漆红立柱,中间有着一尊尊青铜仙鹤翩翩起舞,而在最上方的位置,顺着九重阶梯往上,则是一个伏案写作的身影。

    作为皇帝,每一日要处理的政事相当繁多。

    不负责任的皇帝会将这些事情全部扔给大臣去处理,自己则去享受。

    而像始皇帝这样勤奋的皇帝,则是会不舍昼夜的处理国家政事,堪称劳模了。

    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根据这段记载,始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奏折,大概有一百二十斤左右,按照当时的换算,就今天而言,大概是六十多斤的样子。

    虽说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可供书写的纸张,但是六十多斤的竹简,那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大体上应当有五到十万字左右。

    这并不是如今天看小说一般一目十行的看,而是认认真真的批阅奏折。

    其中要消耗的精力,属实不小。

    而且奏折不仅要阅览,还需要批阅,因此始皇帝每天的生活,那也是相当苦闷的了。

    而今,这位劳模皇帝,此刻正端坐在软塌上,奋笔疾书,时而眉头紧皱,时而神色舒缓。

    可以看出,这些奏折批阅起来,属实是难度不小。

    其中涉及到的政事,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下决定的。

    作为一个皇帝,不仅需要勤奋,还需要相当的决断和魄力。

    只有勤奋,那就是明末的崇祯,操劳一生,几乎是一事无成。

    有决断和魄力,但是不勤奋,那大概就是嘉靖皇帝。

    所以说,还是大明奇葩多。

    至于那些既勤奋又有决断的皇帝,大体上都是成功人士。

    比如说始皇帝,洪武帝等。

    其他的庸碌之辈,不说也罢。

    此刻,随着易泽的脚步往前,嬴政也发现了有人在逐渐地靠近。

    他抬起头,看向正位于殿内的易泽,短暂的迷惘过后神色一震。

    “后辈,是你啊,说吧,什么事?”

    这一位毕竟是千古一帝,论及智慧手段,都是一等一的,仅仅是看了易泽一眼,便将易泽此行有事相求看了个透。

    而且,这位是真的喜怒不形于色,从容而又霸气。

    即便之前接触过一次,易泽也感觉到一种压迫力迎面而来。

    “晚辈参见陛下,此次前来,是为请陛下赴宴。”

    “哦?何宴?”

    嬴政看了眼手中的奏折,从容的写上批语,问道。

    “国风盛典!”

    易泽没有说什么场面话,面对这样重视实干的君主,弯弯绕绕的反而会引起不喜,倒不如直说,反正彼此之间倒也有过一段交情。

    “朕为何要去?”

    嬴政不慌不忙,似笑非笑的问道。

    作为一个开国的皇帝,他平日里忙得很,哪里有什么工夫去参加宴席。

    国家政事一日不处理,国家就会危险一日,身为皇帝,嬴政觉悟相当之高。

    而且就他本身的性格而言,很多事情,都是信不过手下的臣子的。

    亲力亲为,总比被手底下的人背刺要好得多。

    面对着嬴政的问询,易泽只道“因此宴,为两千多年后的国风盛典!”

    “两千多年后?”

    始皇帝坐直了身子,有些惊讶于易泽的能力,但他还是问道“于朕、于大秦,可有何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