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儿这小子真有眼光,怪不得敏儿见了鸾儿一回,也夸得不绝口,林如海心道。
林如海并非那等顽固迂腐之人,又有贾敏这一位诗书理义具通的爱妻在,从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且贾敏既认了王熙鸾做女儿,王熙鸾又年纪尚幼,并无太多可避讳之处,林如海便关切问了她几句日常起居上学的话,见她话音清楚,条理皆顺,一言一语自有章法,心内更是赞许。
说过几句,林如海颇觉王熙鸾言语间和贾瑚竟有几分相似,又听她说略读过几篇百家文章,起了试才之心,便问道“《战国策》中《苏秦以连横说秦》一文,苏秦最末一句说‘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何解?”
王熙鸾思索一会,用和在李先生褚先生面前一样的法子,尽量不太显露她实际年龄的答了,果见林如海贾敏眼中虽有赞叹,却无惊异,便放下心。
林如海见王熙鸾年未满十岁,谈论文章言语自信,眼中神采奕奕,话间引经据典,又不失自己看法,更觉满意。
只他正要再问,贾敏笑嗔他道“孩子千里迢迢的来了,这才在咱家第一日,歇都没歇够呢,你就问东问西的考问人家,好歹叫孩子好好歇一晚上罢。鸾儿要在咱家住几个月,你什么时候问不得?小心叫瑚儿知道了,再不肯让鸾儿过来。我看是瑚儿回京里上学去了,你没个人考没个人问,憋不住了是不是?”
被爱妻说了几句,林如海半点儿不恼,笑道“夫人说得是,是我想得不周全。”
贾敏道“是时候了,我叫他们上饭,咱们快吃了饭,叫孩子往屋里好好歇一觉罢。”
林如海点头称是。一时在堂屋摆了饭菜,王熙鸾告了坐,坐了,看桌上摆得许多菜肴,倒有大半都是她平日爱吃之物。
贾敏不时叫丫头们给王熙鸾夹菜,王熙鸾慢慢吃得八·九分饱,见林如海和贾敏也用饭毕,方停了筷,丫头们捧茶捧水服侍他们漱口擦手。
林如海笑道“饭后过一时再用茶,便不伤脾胃。鸾儿若渴,略抿一口罢了。”
王熙鸾笑道“多谢姑父教导。我也曾听得瑚大哥哥说过一回,在姑父家里上学几年,姑父太太对瑚大哥哥关怀备至。”
贾敏笑道“瑚儿真是,一年半载也见不着你一回,一见你和你说我们作甚,怎不多说说他自己呢?”
王熙鸾立时就低头,低声道“自然是瑚大哥哥觉姑父太太好,才多和我说的。”
贾敏和林如海笑了一回,不再打趣她。贾敏命人把王熙鸾做的针线拿来,一一给林如海看过,笑道“这可是我女儿给你做的扇套儿荷包,看着绣工针脚多精致?你可得好好用着。”
林如海笑夸王熙鸾两句,当场就把荷包系在身上了。
贾敏心里极爱王熙鸾,有心再和她说几句话,怎奈到底是怀胎五六个月,人易疲累,今儿开心得有些过,腰上脖子上都泛起酸痛。
王熙鸾看贾敏面上已有了疲惫之色,主动起身笑道“天晚了,太太怀着身孕,我不多打扰太□□歇,先回去了。”
贾敏和林如海对视一眼,笑道“去罢,今晚好好睡一觉,明儿不用非要早起来请安。我现在缺觉,有时候辰时才睁眼,一睁眼你姑父都出们了。若我明儿没起来,丫头们去告诉你,你就在屋子里自己用早饭,别委屈自己,也别饿着。”
王熙鸾一礼,笑道“太太放心,我绝饿不着自己的。”
命丫头们好生把王熙鸾送回去,贾敏往后靠在林如海身上,笑问“我女儿好不好?”
林如海忙道“好!夫人真是英明,认了这么一位好闺女回来!”
贾敏笑着数道“样貌不必说了,瑚儿生得已是极好,鸾儿竟不差什么。她又读书知礼,又聪慧体贴,小小年纪绣工还这样好。最主要的是真是太贴心了,若真是咱们女儿该多好。我往常和你夸,你都半信不信的,今儿可信了罢?”
林如海咳了一声道“眼见为实,信了,我再不疑夫人了。”
贾敏得意笑道“你早该信我!瑚儿那个脾气性子,若鸾儿不是这样人物,他会在鸾儿小小年纪就对鸾儿死心塌地?”
说着,贾敏忽地叹了一声,道“也是,你想想瑚儿才见鸾儿那年,正是大嫂子病逝垂危将要去世的时候。若不是温姐姐和鸾儿去看了,大嫂子心结难消,早没了命。瑚儿自小所经过见过的大概都是阴谋算计污糟的事,乍一见鸾儿这样好孩子,可不得记到心里?你说是不是?”
林如海思忖一会,点头道“你这么一说,我倒能明白些。敏儿,实话和你说,瑚儿头一回告诉我他想娶一个几岁小姑娘为妻的时候,我以为我教出来一个混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