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嫁皇叔 > 213:你别吓我啊大兄弟

213:你别吓我啊大兄弟(2/4)

,郑桓没忍住又说道“如今幽州战事形势不明,皇叔还在督战,若是陛下在惠康真的龙体欠安,只怕还要早做准备。”

    做什么准备,这话顾清仪心知肚明。

    皇叔不在惠康,顾家也不在惠康,小皇帝身边围绕的是傅家那样的人,还有像是赵王那样的窝囊废,一佞小人能有什么好做为。

    郑桓叹息一声,“主幼国乱,奸佞横行,真是大晋的不幸。”

    他虽痴迷天文,却也是名门之后,关心时政,关心这天下。

    顾清仪听着这话沉默半响,一时间自己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现在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言语,走到这一步,不是凭三寸之舌就能横行天下,最终的最终靠的还是谁的拳头硬。

    郑桓隐隐约约的未必没有试探皇叔什么想法的意思。

    小皇帝年幼,先帝只有这一子,若是真的出什么意外,那么名正言顺登上帝位只能是皇叔。

    可要是这次皇叔在幽州出个什么意外,那么其他诸王才有资格入局争一争这天下的归属。

    齐王跟皇叔一直不睦,当初青州一战因为王森就结了梁子。

    赵王弃并州逃亡,如今却是诸王中唯一能在惠康落脚的王室。

    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司州的楚王宋玮,成都王宋颖,俩人平日十分低调,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但是未必就无害。

    顾清仪又不是神人,别看并州与司州也算是邻居,但是他们还真的从没有打过交道。

    至于成都王,那就距离更远了。

    郑桓看顾清仪沉默不语,心里叹口气,就道“只盼着皇叔此战能大获全胜。”

    不然,只要小皇帝有个什么,这大晋就真的要乱了。

    “但愿吧。”顾清仪也无奈的看着郑桓。

    后人看三国,看魏晋,因为知道历史发展进程,能叹一句常山赵子龙三进三出救主真英雄,能叹一声火烧赤壁曹操败的可惜,五胡乱华最终大一统,能说一句民族融合是发展趋势。

    可是只有他们身处局中才知道随波逐流的无奈与惊惶。

    顾清仪也算是熟读历史的人,虽然穿越的这时空并无史书记载,是个平行或者是架空的地方,但是历史的进程总会惊人的相似。

    她就算是知道最终的最终只能有一人胜出,可她也无法一眼定论最后胜出的会是谁。

    所以,她特别清醒的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休养生息,开荒种田,发展农作物,搞活经济,其实归根结底最终也只是希望顾家在这乱世能有更多的生存资本。

    俩人在半路分开,顾清仪直接回了后院,一个人进了寝室,躺在踏上,伸出掌心将小玉树戳出来。

    皇叔不在,粮仓不去,平常小玉树是真的没有存在感。

    顾清仪甚至于忙起来都会把它忘记了,可是现在她仰卧在床上,看着掌心精神奕奕的小玉树,没忍住问了一句,“你说你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来这里的价值又是什么?”

    小玉树自然没办法回答,它毕竟只是一颗树。

    顾清仪戳戳它的叶子,看着它十分警惕的将自己的叶子都蜷缩起来,顿时被气笑了。

    小气鬼,皇叔不在,没人拿你的叶子去进补。

    罢了,自己也是疯了,跟一棵树计较起来。

    把小玉树收起来,她索性闭上眼睛睡一觉。

    等睡醒了,又是正气满满的好汉。

    同样的夜空下,留在晋阳的拓跋狄正跟着少主顾逸疏带兵出城悄悄前往幽州。

    本来这次顾清仪回鹘州拓跋狄应该跟着回来,但是拓跋狄手里有鹘州的火龙军,所以这次就只能把他留下。

    幽州现在什么情况不知道,并州安稳下来后,顾父与儿子就商议带兵去幽州走一趟。

    一来能支援皇叔,二来兵要练,练兵加支援正好。

    而且鹘州又新补了一批火器,正好拉出去溜溜。

    此事并未声张,就连晋阳城内知道的人都寥寥。

    拓跋狄未能来鹘州,顾清仪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也知道火龙军在拓跋狄麾下,此时出征也是名正言顺。

    且,并州急需要自己的军队打出名声与威势,顾家原有部曲再加上拓跋狄这支火龙军,她相信以他阿兄的本事,很快并州兵马就能有自己的名号了。

    当他们并州军真的能练出精兵,能震慑周遭郡县时,那才算是有了与河东裴一较高下的力量。

    当初皇叔撤走河东的戍卫,河东的部曲立刻顶上也没出现什么事情,而且依旧将河东守得牢固,当初董大成也给河东添了乱。河东也没出大问题,如此可见河东的根基之深不易撼动。

    正因为顾家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回了鹘州的顾清仪才觉得担子更重,更加看重襄垣的军事基地与丹坊的科研中心了。

    休整几日,顾清仪才觉得缓过来,此时元朔已经在鹘州小住几日,颇有些乐不思蜀的架势。

    每天与郑桓品茶对弈,然后一路欣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