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这边安静修炼,皇宫之中,太后找到皇上,犹豫再三还是开口。
“哀家是妇道人家,替你看好后宫就行了,本不该多嘴。但包拯不同,他毕竟救过哀家,哀家也认他做了义子。皇儿你看,能否看在哀家面上,放了包拯吧。”
“包拯抗旨不遵,不把朕放在眼里!”
赵祯脸色铁青,冷哼说道。
“而且朕只是把他关起来,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朕只恨下手晚了,早把他关起来就没这多么事了!”
“皇儿。”
见赵祯固执,太后叹口气,直接说道。
.................
“若是再这么下去,只怕会天下大乱。皇儿你切不可为了一时之争,酿成……”
“母后不必再说!”
赵祯心里明白,太后看似为包拯求情,实则是关心他的江山。但这口气,他不能忍,而且事已至此,他也绝对不会低头。
“皇儿!”
“母后!”
太好还要规劝,赵祯却是脸色一寒,沉声喝道。
“后宫不得干政!”
“哀家……”
太后张张嘴,最后只能无奈的叹口气。
后宫不得干政,她终究只能劝说皇上,做决定还是皇上自己。
百官不敢进谏,太后劝说也没用,赵祯仍没有释放包拯的意思。而百姓这边,罢工歇业还在继续,蔡京等人则不断增派军队。
如此持续了近一个月,这才终于渐渐好转。
民以食为天,哪家都有几张嘴等着吃饭,百姓不可能一直不工作不挣钱。尤其是田地,撂一段时间如果荒了,一年收成可就没了。
赵祯这个皇帝耗不起,但普通百姓更耗不起!
“哈哈!包拯!我看谁还能救你!”
局面终于回转,赵祯心情大悦,一扫这一个月来的阴霾。
“急报!边关急报!”
正在赵祯高兴之时,一道八百里加急,忽然送到他的面前。
“辽国、西夏、大理、女真四国联合,总共八十万大军,一夜破关,已经直奔中原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