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半吊子的道士 > 章一百九十七 依旧

章一百九十七 依旧(1/2)

    赵启年昏迷了三天三夜,不过宫里一切如常,朝廷也一样,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洪公公和日莹师徒作为赵启年的亲信,每日轮流照料,赵启年醒来他们皆喜出望外。

    “朕在哪?”赵启年半眯着眼望着房梁问道。

    洪公公上前半步轻声道“陛下,您在寝宫。”

    他看着赵启年略显苍白的脸色在心里叹了口气,作为赵启年的近臣,他是少数能完全理解赵启年感受的人。

    赵启年呢喃了一声便闭上眼睛,片刻后又猛地睁开,坐起身后却是淡淡地问道“义父如何了?”

    洪公公扶他坐好,犹豫了一下还是答道“当日陛下昏迷后百官便下令要将杨将军斩首示众,距行刑还有十二日。”

    赵启年没有洪公公预想的那样大惊失色,反倒是嗯了一声便不说话了,低头似在沉思什么。

    这时屋子的房门突然被推开,日莹领着两个徒弟闯进屋里,看到赵启年已经坐起,日莹又一言不发地走了出去。

    “日莹啊。”赵启年在日莹就要出门之前出声,“宫里待得可还习惯?”

    日莹在门口停下转过身,偏了偏头,阳光照在一袭红杉上有些炫目,“挺好的啊。”

    罗立点头,泰正松了口气。

    赵启年看了她们一眼,笑了笑,对着他们摆了摆手。

    三人出屋后,赵启年又对洪公公道“公公可愿担任中掌玺,替朕保管玉玺?”

    洪公公一愣,躬身行礼,“老奴服侍陛下多年不愿离开陛下身边。”

    赵启年也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只是笑声在洪公公耳中显得有些苦涩。

    “明明朕是个无能之君,为何你们不愿弃朕而去?”

    洪公公明白赵启年问这话的意思,他这时本不该抬头,但他这么做了,而且看到了赵启年眼角的泪光。

    “陛下觉得杨将军是觉得陛下无能因此离陛下而去?”

    “不是吗?”赵启年的泪光中闪着希冀。

    “恕老奴不敢苟同,相反,杨将军正是觉得陛下能成为一代明君,因此才放心离去。”

    “朕软弱至极,畏惧政事,百官离心,文不成武不就,如何能成为明君?”

    洪公公低头拱手,闭嘴不言。

    赵启年又坐正了些,收拾好面上的表情,有些严肃地问道“如今宫中如何?城中如何?”

    “宫中一切照旧,城中百姓争论颇多,不少人并不信杨将军当日所言。”

    赵启年自嘲地笑了笑,皇帝不在宫中也一切如常,是不是说明其实并不需要皇帝?

    他刚要说话,顿了顿,说道“传陈康和李从文。”

    陈康进来太忙,忙到虽然忧心杨启却分不出心思的地步。今日他正在户部清算赋税,就被人传旨说陛下要见他,稍微整理了下桌上散乱的纸张便向宫里走去。

    陈康见到赵启年时他已经端坐在了书房中,正将手中的碗递给一边虽然长得壮硕但穿着御医服饰的人,角落里的洪公公将御医带出去并关上了门。

    赵启年见陈康眯着眼睛打量那个御医笑道“义父说丁御医医术了得,朕头有些痛,便差他来给朕熬副药。”

    陈康脑袋有些昏昏沉沉的,才想起与这壮汉见过几次。

    “陛下差臣来是?”

    “李相如何了?”

    “臣多日不曾回家不太了解,但府中并无消息传出,想来先生病情应该没有变化。”

    赵启年叹了口气,“各地钱粮可够支应?”

    “算上尚在途中的足够赈灾,若是节省些还能腾出修建水坝的钱。”陈康说得很保守。

    “修水坝?”

    陈康一愣,“陛下不知道?臣已经与工部谈过此事,工部说宫中尚未批复。”

    奏章就摆在书案上,这三日却没有几本,赵启年一一打开,在工部奏章中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了水坝二字,只是语焉不详,看意思这修水坝一事像是桌上的一粒微尘一般不值一提。

    陈康看了眼赵启年,突然感觉赵启年与之前不一样了。

    “为何要急于修建水坝?”赵启年深吸了口气。

    “百姓虽有食能果腹,却是无水之源,官府若能雇灾民修坝,也好让灾民能有钱买粮种用以来年春耕,又不会无所事事生出事端。”

    赵启年点头,“明日早朝朕会宣布此事。”

    陈康略显惊讶地抬头,又躬身行礼。

    这时房门开了,李从文走了进来,“陛下唤我?”

    “城中安定否?”

    李从文这几日除了在屋里看书想找个办法,便是在街上乱逛,因此有些了解,“城中并无骚乱,只是议论声颇多,不少人觉得杨叔是受了冤枉。”

    赵启年点头,一字一顿地问道“若是朕现在派出禁卫,可有可能挽救义父?”

    “派禁卫做什么?”李从文一时没反应过来。

    赵启年站起身,从桌上一匣中取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