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君临天下 > 第七百五十六章徐庶劝谏

第七百五十六章徐庶劝谏(2/3)

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乃是一个明君.

    故此徐庶这个不是世家出身的平民子弟,这才会无条件的支持刘恒.

    即使是在知道了,刘恒的所作所为有可能与所有的世家豪族为敌.

    可如今,徐庶更不能不佩服刘恒的壮志豪情了.

    刘恒的这种想法,那可比任何的明君还要大胆.

    即使是秦始皇,他在统一天下之后,那也是没有想过对各个世家下手的.

    而且,徐庶也不得不承认,刘恒这种的简单化分,确实是包含着极大的道理.

    国之动荡,其起源就在于流民之乱.

    而流民的产生.

    就是众多的世

    <ter></ter>

    家望族,夺取了普通百姓的土地,进而造成了百姓的流离失所.

    而众多的无所事事,又迫于生活的流民游荡于社会之间,这在有心人的操纵下,那就会动摇社会的根基,影响皇权的统治.

    徐庶很快就盘算清楚了这里面的利害得失.

    认可了刘恒的这种说法.

    但是,徐庶所担心的问题,却没有根本的解决.

    对于当今的世家望族.

    徐庶根本就是不在意的.

    虽然这些世家望族联合起来是很有实力的.

    甚至是一股可以和刘恒匹敌的强大势力.

    但是,且不说他们如今尚未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就算是他们全都清醒的意识了,就冲着他们盘根错节的利害关系,他们也不可能全都紧密无分的联合起来.

    甚至就算他们全都精诚一致的联合起来.

    可在如今刘恒已经一统北方的情况下,那也只不过是给刘恒的统一大业造成极大的麻烦而已.

    并不能挡住刘恒发展的趋势.

    刘恒最终还是能够一统天下地.

    但是,徐庶乃是一个智者,所谋之者甚广.

    何况这个问题他先前更是考虑过好几天了.

    徐庶点头对刘恒说道:“大王所见甚是.

    百姓得土地而依附.

    进而天下太平.

    恰如水中之浮.

    上托浮标,下撑水中之坠.

    若浮小而坠大,则浮标也不免沉于水中.

    终不得见.

    然.

    世家望族,犹如附骨之躯,驱之不尽.

    旧去新来.

    此乃民智各异,优略不同之必然.

    即使是咱们如今能够尽灭天下之望族.

    待天下一统之后.

    太平盛世.

    自会有新地世家产生.”

    “如此,咱们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他们焉能不对咱们产生怨恨.

    积小怨,最终而成大患.

    那些能够在众百姓之中,脱颖而出者,必是民之秀者.

    如此,他们也必然会吸引众多的愚者依附.

    这对大王的长远统治,乃是极大地隐患.

    也会造成今后的太平天下,重归于战火,混乱.

    如之,大王又何以处之”

    刘恒心中赞许.

    这徐庶果然智慧过人.

    初次听闻.

    他就能想得这么透彻,真是不简单啊.

    尤其是他竟还能预测出资本主义,即将推翻封建主义的必然演化.

    足可见这个时代的智者,绝对是不可小瞧.

    这也是刘恒高看徐庶了.

    徐庶再怎么了不起,他也不可能无中生有,在还没有资产阶级萌芽的时候.

    就能预测出什么资本主义必将推翻封建主义,这种高度的理念来.

    徐庶不过是就事论事,认为众多的小地主,不会甘心刘恒的这个大地主一口独吞罢了.

    可谁让刘恒事先早已经有了,那么一个资本主义必将推翻封建主义的框架呢.

    于是徐庶这一番似是而非地良言,也就被刘恒提到了一个现在这个阶段不可能达到的高度.

    不过.

    好在这并不影响刘恒和徐庶之间的正常沟通.

    只不过是双方都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上产生一点不同的歧义罢了.

    刘恒笑着说道:“元直.

    此虑无需在意.

    民之演化,尽在天意.

    此事茫茫之中,早有定论.

    非人力可及也.”

    刘恒这个半拉神棍,一到这个解释不诗地关键时刻,又开始推托天意.

    不过,谁让刘恒就这招熟呢.

    可别说,刘恒的这一招,在这个时代还是很管用的.

    尤其是刘恒地半仙之名早就深入刘恒的这些手下地心中.

    刘恒的法旨一出,当时轰的徐庶有些发晕.

    同时也对刘恒更加敬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