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辽东轶闻录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新的罪证

第四百一十七章 新的罪证(1/2)

    临行前,宗吉元给徐家二老留下一些碎银子,嘱咐道,

    “徐爷爷、徐奶奶,如今那两个畜牲不会再来欺负你们了,二老多多保重身体,等到来年春天、孙儿我一定会来接您二位、去我们自己的家。”

    ……

    从“水鸭屯”离开,坐在车上的表兄弟俩、都没怎么说话。

    史思文还在回想徐家二老的悲惨境遇,过了好一会儿、才抹去在不知不觉中流下的同情之泪、道,

    “吉元,那两位老人家真的好可怜。”

    “嗯……”

    宗吉元轻声应道。

    发觉对方语气中、颇为心不在焉,史思文扭过头,见宗吉元正在专心致志地观察着、从包老三手中买来的那只瓷杯……

    见她看得如此的仔细,史思文不禁好奇地问道,

    “怎么了、吉元,这只杯子、有什么不寻常的么?”

    “哦、是啊,”

    宗吉元看了一眼正在驾着车、自由地向前走着的两匹马,道,

    “其实啊、表哥,我刚才在那些村民面前说了个谎。”

    “啊?说谎?说什么谎了?”

    史思文带着一脸“吉元你不可能说谎”的表情,惊讶地问道。

    宗吉元被他这夸张的样子、给逗乐了,

    “就是在有关这只杯子的事情上,小弟刚刚是在说谎,我对包老三及村民们说、这杯子很常见,然而事实上、这杯的确是皇家御藏品,在民间当然是见不到的了。

    我曾听宋老夫人说过、当今太后酷爱瓷器,还曾经亲自设计过几款、命官窑烧制而成,并藏于盛京行宫。从这只杯子上的御印及质地来看,这定是出自官窑。另外、这上面的藕荷色花纹颇为少见,听说太后喜爱此色,由此看来,定是御制无疑了。”

    “哦——、是这样啊,”

    史思文听得频频点头,可想了想道,

    “既然是御藏品,如何又会流落到了民间?”

    “表哥问的好,这也正是小弟会‘说谎’的原因,”

    宗吉元有些赞赏地点了点头、道,

    “既然这是太后的心爱之物,还特地藏于这陪都行宫,却能流到民间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有人在偷偷倒卖御藏品,很有可能是卖给洋人的。而能够做到这点的人、还能会有谁?肯定是奉天官府在监守自盗,而这只杯子只是在倒卖过程中、出了一个小意外罢了。”

    “这么说、吉元?”

    史思文终于明白了、惊讶地叫道。

    宗吉元点了点头、冷笑道,

    “一点儿都没错,恐怕这又是王再先他们那伙人的、又一个新的罪行,而且还是直接偷到太后那里去了。”

    “这些人的胆子也太大了,居然……”

    史思文听得一个劲儿的摇头叹息着,

    “幸好这件事情让吉元你给看破了。”

    “是啊,”

    宗吉元听他这么说,便展颜一笑、道,

    “可能是老天爷开了眼,让我给遇上了,不但又送来了一个新的物证,还救了几个无辜的百姓,那包老三还做梦拿这杯子多卖点儿钱,这要是被官府的人发现了,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了,还哪来的钱啊。”

    就这样,兄弟俩边聊着天、边向西边走着,基本选着偏僻的道路行进着,尽量避开人口稠密的地方,一路下来、倒也无事。

    转眼间、便接近了山海关……

    东北人习惯将南方人叫做“关里人”、而将东北地区叫做“关外”,这里的“关”、指的就是山海关——

    过了这里,几乎就是“京畿之地”了,所以、表兄弟二人也算是略微的松了口气。

    此时,已经是午后申时初,两人核计着找个地方休息一夜、明日再进关。

    再往前走出不远、一座不太大的镇子出现在了眼前,宗吉元看了史思文一眼,

    “表哥,这一路之上,十天有七、八天都睡在这马车上,今晚我们就找个客栈、好好的休息一下吧。”

    “那当然是好了,只是、不知道那个镇子里会不会有象样儿点儿的客栈。”

    史思文就是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最先想到的就是消极的一面儿,不过、正因为如此,倒也可以弥补一下宗吉元那、不顾一切向前冲的性子。

    瞧了瞧那越来越近的小镇,宗吉元也觉得、此担忧并非是多余的,正巧、迎面儿来了一队人,大车小辆的、看起来象是一支商队。

    这眼看着就是傍晚了,这些人怎么会越镇而过、没有住下呢?莫非、那镇子里真的无店可住——

    想到此处,宗吉元就着车辕上站起身,朝着已经来到近前的一辆车上的赶车人、拱了拱手,道,

    “这位大哥!能和您打听点儿事情么?”

    “啊、行啊,什么事儿啊!”

    那赶车人大着嗓门、问道。

    见对方好象很着急,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马上就要擦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