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这一次大捷史无前例,皇帝激动感慨之下,差一点就直接开口要把皇储之位给贺铭了。
大旭国这么多年来,从来都是被那些小国一直这样缠着打扰,真的太烦了。
但是因着种种原因与顾虑,大旭国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彻底灭掉小国,毕竟大旭国从来都不是那种靠吞并别的小国而强盛的国家。
偏偏小国的脸皮比什么都厚,越是不打他越是蹬鼻子上脸。
现如今经过贺铭这一次大捷,直接挫了各个小国的锐气,还重创了小国们,因为这一次大战时小国们派出的都是各个国家的皇室成员或者最有前途的将军。
贺铭一点儿面子也没给他们留,主将们几乎全部被斩杀,留下的也都是那些无足轻重的人。
虽然小国们得到消息的时候气到想要杀了贺铭,可是因为他们这次损失惨重,别说杀了贺铭了,如果贺铭这个时候带兵攻过来,他们这些小国全都活不下去。
所以各个小国的君臣们都在观望贺铭接下来的举动,生怕他真的一鼓作气攻过来,那他们就真的要遭遇灭国之灾了。
贺铭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却也一直带兵在边境线上来来回回走动,时不时停在某个小国的边境线上,做出随时就要攻过去的架势,摆上半天,足以将那个小国的所有人都吓到晕过去。
次数多了,小国们便急急做了决定,命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人带着准备好的东西去上贡,主动求合,希望大旭国皇帝下令,将贺铭召回去,让他不要再留在边境线上了,真的太吓人了。
小国们这边一动,贺铭就不再去边境线走动了,他回到军营后,就开始盯着那几个副将。
一场大战创造了历史,副将们就算真的是傻的也知道自己处境不妙,可是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毕竟贺铭这个作派摆明了是知道他们的计划的,如果他们主动坦白,估计就会被抓个正着,不坦白的话,又担心贺铭那里有证据,回去之后就会被治罪。
除了跟在贺铭身边的心腹之外,其余的副将们各个都忐忑不安极了。
小国们的使臣到了京城之后,皇帝还故意摆了个谱儿,并不像以前那样热情招待,直接晾了他们几天,把人给晾着急了,这才让他们晋见。
这一次小国们算是摆出了史上最直白的忠诚,不仅当场与皇帝签下了永不为敌的契约,还签下了每年都将上贡的契约,不仅如此,这些契约上条款细到令人发指,却也表明了他们的真心。
皇帝看完这些,只淡淡问了一句,“这些与以往那些是否一样?”
这些小国也不是没有跟大旭国签过契约,毕竟打仗又不是一次两次,败也不是败这么一次了,可惜每次都会食言,明明签了契约却仍旧还会厚着脸皮当没签过一样,又跑来闹事。
“不,不会了,大旭国有摄政王在,那是天神下凡般的人物,我等都不会再冒犯大旭国,也为以往的冒犯而感到愧疚与自责,这一次绝不会再犯了!”
小国们的使臣们听到这话后,赶忙向大旭国皇帝表忠心。
他们以前敢这样做,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大的损失,更因为他们恢复的快,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这样做。
可是这一战,简直对各个小国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明知道这次大战会是轻松获胜的前提下,各个小国派出的人几乎全是皇储,那可是培养了十几二十年的人,就这么没了。
他们就算子嗣众多,那也不可能各个都有皇储之能。
偏偏他们现在子嗣不丰啊,就更不可能再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一个优秀的皇储了。
小国们的皇帝都到了年迈之时,却没了可以马上继承皇位的皇储,新的皇储人选还需要重新培养,这简直就是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
再加上他们这次派出去的大军数量几乎占了国力的一半,全都折在里面了,他们又怎么可能再继续想要闹事?
得到满意的回答后,皇帝也对此次大战的所有一切都清楚了解了,顿时松了口气,在他还未退位之前,就替太子清除掉了这么大的隐患,当真是又让太子增加了稳坐皇位的筹码了啊。
贺铭真的是不负所托,能够将事情办得这么好,他也很是欣慰。
因着这一次是来投降与讲合,所以小国们的使臣待的时间并不久,将所有一切全都办完,礼物全都送上后,便立刻匆匆回国去了。
他们现在哪里还有时间在外面搞事情?
他们有这个时间还得赶紧去培养新的皇储,以及重新征兵啊,这场仗真的是损失惨重啊。
小国们的事谈完了,皇帝给了贺铭整顿边境的时间,待到时间到了,便下令命贺铭带着大军回朝。
这一路上倒是顺利很多,再没有出任何事情,待到大军回朝的一路上,都受到了百姓们的夹道欢送,大家都知道这一仗大旭国赢得漂亮,而且还能够为百姓们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