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有一刀断长生 > 339 杂七杂八

339 杂七杂八(2/3)

 />

    

    千白微微皱眉,“入关之钱如此昂贵,寻常人可付不起。”

    

    标长指了指关外的流民,自豪道:“不然,这些流民皆流入吴越国,吴越岂不是要大乱。”

    

    千白看了眼在鱼米关卡前滞留不知多久的流民,他们以为往前一步就到了传说中的天堂国度吴越,谁知高昂的入关钱就拦住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放眼过去,鱼米关下至少滞留了数千难民,还有不知消息的流民源源不断自北而来。

    

    许多难民抱着侥幸的心态在鱼米关下等着,但是,吴越国的铁石心肠认钱不认人。

    

    钱彬彬透过马车的小小窗户看着外头的世界,原来,千白所言不错,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只是自己看不见罢了。

    

    十两银子,多吗?

    

    于钱彬彬而言不过九牛一毛。

    

    于这些流离失所的流民而言却是天文数字,十两银子足够一户寻常人家一年的花销了,若是他们有这么多银子岂会背井离乡,沦落至此?

    

    这些流民大多自中原而来,他们一路南下,原先听说江南富庶,便一股脑都往江南走,走到南唐,又发现南唐根本不收留和安置流民,放任流民继续南下。

    

    一些流民运气好些就在南唐深山老林里扎根,客居于此,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他们听说吴越富庶甲天下,只要到了吴越就能有地种、有饭吃、有屋住,可惜,走到鱼米关下才尝到了绝望的滋味。

    

    许多南迁的流民之中不乏大世家、大地主,纵然他们原先有银子,但是一路经过南唐诸多关卡的盘剥又能剩下多少?

    

    最终,偌大的家族只能将手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典卖了,凑钱缴纳高昂的入关钱,终于得偿所愿。

    

    更有甚者,家族太过庞大,只能让家族之中年轻的儿子、孙子过鱼米关,那些半大孩子在经过关卡的那一刻终于长大了,他们背负着整个家族的期望,一定要在吴越活下去。

    

    鱼米关,好一个鱼米关,过了便是鱼米之乡,留下来的却是无尽的穷困。

    

    钱塘也不是第一次来鱼米关了,他也曾经上书父王,恳请让难民入关,生逢乱世,有人才有力量,一旦开放鱼米关,吴越国便能平白得到数十万人口。

    

    但是,父王回绝了,更是私下把钱塘召来狠狠敲打。

    

    吴越王语重心长道:“吴越偏安江南,国力微弱,文强武弱,根本无法问鼎中原,只能行保境安民之策,保吴越十三州安居乐业免于兵祸便是有功于百姓。”

    

    钱塘据理力争道:“如今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吴越韬光养晦数十年何尝就没有问鼎天下的本钱,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若是吴越故步自封,长此以往坐等诸国逐步一统,吴越终究难逃亡国的命运。”

    

    吴越王沉声道:“真到了那一天,咱们吴越国纳土而降,总能保钱氏荣华富贵,于百姓而言也能免于兵祸,岂不是两全其美。”

    

    自此,钱塘和父王的政见分歧越来越大,吴越重文轻武钱塘何尝不知,但是,钱塘以为没人天生就不怕死,只要把这些书生逼急了送上沙场,也是敢搏命的。

    

    钱塘心中有一统天下的大志,他曾经跟钱玥描述过自己的谋划,阻止吴越壮大的最大敌人便是南唐,若是吴越能够一举攻克江宁,占据江东之地,进可北伐中原,退可固守广陵江,就有了逐鹿天下的筹码。

    

    不过,钱塘也知道,南唐强盛,兵力数倍于吴越,若非南唐周边强敌环伺,又要独自面对大梁铁骑,不然他早就想吞下吴越这块肥肉了。

    

    父王也是极其明智,早早便向大梁俯首称臣,南唐也不敢对吴越轻举妄动。

    

    徐天然不急不躁,将入关的银子交了,让老板娘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千白、钱彬彬、千寻、囚牛和徐徐一并下车了,老板娘的儿子看了一眼啊黄,满是鄙夷的神情,这是什么劣马,虽说长得高大,太骨瘦如柴了,跑两步就没气力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