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记下来了。”
朱祁钰把玻璃底片递给老汉:“您留着,往后孩子们来看,也能想起今日的热闹。”
老汉接过,小心地揣进怀里,连说 “谢谢”。
离开什刹海,他们往南走,进了正阳门旁的绸缎庄
。店里的伙计正站在柜台后拨算盘,“噼啪” 声清脆,柜台上摆着几匹绸缎,蜀锦的牡丹、苏绣的兰草,颜色鲜活得像要从布上跳下来。掌柜的是个五十来岁的汉子,戴顶毡帽,正拿着软尺给个妇人量布,手指在绸缎上轻轻拂过,动作轻柔得像摸自家孩子。
“这布要做件夹袄,给我家姑娘穿。” 妇人笑着说,眼里满是温柔。
掌柜的点头:“您放心,这苏绣兰草耐洗,颜色也正,姑娘穿了定好看。” 他量完布,用粉饼在布上画了道线,又用剪刀小心地剪着,剪刀尖划过绸缎,没半点声响。
朱祁钰站在门口,觉得这场景暖得很。他让小李子把相机架在墙角,镜头对准柜台 —— 掌柜的剪布的手、妇人的笑脸、柜台上的绸缎,都要拍进去。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