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 > 第258章 神武铳!

第258章 神武铳!(1/2)

    时间悄然流逝,兵仗局的院子,却始终是热火朝天。

    成垛的新火枪摆在了库房,枪管泛着冷亮的钢光,铳托是枣木的深褐,火门盖是铜制的金黄,远远望去,像一片立着的兵甲,透着股精气神。

    赵铁匠蹲在院中央,正戴着手套,拿着块细砂纸打磨枪管,他右手的纱布早就拆了,只留一道浅疤,磨得专注时,连有人走进来都没察觉。

    直到刘忠轻咳一声,他才猛地抬头,手里的砂纸 “啪” 地掉在地上。

    他赶紧跪下:“陛下!您怎么来了?”

    一个卑贱的工匠,两度窥见天颜,这在整个明朝,乃至整个古代,都是十分匪夷所思的。

    朱祁钰没让他多礼,径直走到火枪堆前,弯腰拿起一支。

    枪管沉甸甸的,握在手里不晃,管壁均匀,凑近看也没半点砂眼。

    铳托贴着掌心,弧度正好,是按士兵肩膀的弧度雕的,后端还刻着简单的防滑纹。

    枪管上方铆着铜制的照门和准星,亮晶晶的,能清楚看见远处的屋檐。

    火门处有个小铜盖,轻轻一拨就能打开,盖紧了又严丝合缝,不怕雨水渗进去。

    “这就是你们新改的?”

    朱祁钰掂了掂,比之前的火绳枪沉些,却更稳。

    赵铁匠赶紧点头,眼里闪着光:“回陛下,这枪改了三个月,枪管是用熟铁锻了七遍的,每锻一次就用冷水淬一次,硬得能砸开石头!”

    “钻孔时加了木架固定,还用了钢芯钻头,钻出来的孔壁比之前光溜很多,漏气少;铳托用的是山东的枣木,泡过桐油,不怕潮;还加了这火门盖,雨天也能打……”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张纸,上面画着枪的图样,标着尺寸:

    “枪管长三尺二,口径三分,倍径十一,装三钱火药、一钱弹丸,能打百步远,比之前的火绳枪远三十步,还准。”

    “前儿试枪,士兵们三十步外打靶,十发中了七发!”

    “十分之七吗?”朱祁钰狐疑地自语,他知道这肯定是试出来的最好成绩,不过即便有一半的命中率,也还是不错了。

    “只是可惜了那些枣树,直隶的贡枣还是不错的,不过用的是山东枣树,罢了罢了。”

    “枣树是百姓的饭碗,记得给百姓相应补偿。”

    “陛下,给您现场展示。”

    随行的主管连连吩咐。

    朱祁点头。

    很快,一个年轻工匠小周随手抄起一把新枪,熟练地装填弹丸,瞄准院角的木桩。

    他左手托着枪管,右手拨开火门盖,扣动扳机,火绳 “滋滋” 烧着,“嘭” 的一声响,弹丸擦着木桩飞过,击出一些木屑,钉进旁边的土墙里。

    小周红着脸挠头:“还是差了点。”

    朱祁钰却笑了:“不差!能钉进土墙,比弓箭强不少!”

    这时,于谦和李工匠也来了。

    李工匠手里拿着本账册,笑得合不拢嘴:“陛下,这枪已经试产了五十支,每支都试过气密性,炸膛的一支都没有。”

    “成本也降了,之前造一支火绳枪要五两银子,现在这枪,熟铁锻打省了料,钻孔省了时,一支只要三两八钱!”

    朱祁钰翻着账册,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从钻歪的枪管到炸膛的炮,兵仗局的工匠们熬了多少夜,他看在眼里,现在终于有了成果,怎么能不高兴?

    “这枪得有个名字。” 朱祁钰放下账册,目光扫过院中的火枪,又望向远处的京师城墙,声音掷地有声。

    “咱们大明的枪,要保大明的疆土,要显大明的神威,就叫大明神武铳!”

    “好名字!”

    于谦先鼓起掌,

    “神武铳,既显我大明军威,又让边军有了底气!”

    工匠们也跟着欢呼,赵铁匠抹了把眼角,不知是汗还是泪:“陛下赐名,这枪往后定能打退强敌!”

    第二日,京师教场热闹非凡。神机营的士兵列着整齐的队伍,甲胄鲜明,手里握着火绳枪,眼神却盯着教场中央的靶场。

    那里立着十个木靶,每个靶心都画着红圈,百步外看着像个小红点。

    朱祁钰穿着戎装,手里握着一支神武铳,身后跟着于谦,还有神机营的总兵官范广。

    “陛下,装弹得按步骤来。” 于谦上前,手把手教朱祁钰:先从药壶里倒三钱火药进枪管,再用通条压实;然后放进一钱重的铅弹,再用通条把弹丸顶到火药旁;接着把火绳插进火门后的蛇形杆,拨开火门盖,瞄准。

    朱祁钰学得认真,通条压火药时,手臂用劲均匀,没让火药洒出来;插火绳时,更是小心翼翼。

    他举起神武铳,枪托抵着肩膀,左眼闭起,右眼对着照门和准星,慢慢调整角度。

    远处的靶心在准星里越来越清晰,连木靶上的木纹都能看见。

    “嘭!”

    他扣动蛇形杆,火绳 “滋啦” 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