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 > 第248章 新鲜血液!

第248章 新鲜血液!(1/2)

    陈武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裹着海风的咸涩:

    “两百五十个弟兄,还有这些种子、铁器,都交给你了。等把基地扎稳,我们再来接应你们!”

    “陛下胸怀四海,不出一年,必然有后援船队到来的!”

    李青坚定地点头。

    他身后的弟兄们扛着斧头、铁锄,背着装满麦种的麻袋,眼神里有忐忑,却更多是闯劲。

    船队的帆渐渐远去,直到变成海平线上的白点,李青才转过身,对着弟兄们喊:“先砍木头!搭棚子!我们要把临时营地改建成永久据点,要有宽敞的房子住,有火取暖!”

    黑岩湾的树林密得很,树木粗得要两人合抱,树皮上爬满苔藓。

    李青选了个靠近溪流的平坦地,让十多个力气大的弟兄先砍树。

    斧头劈下去,“嘭” 的一声闷响,只留下一道浅痕。

    “往树疤处砍!” 有个叫赵老根的老水手喊,他常年在山林里砍柴,经验老到,

    “树疤处的木质软,好劈!” 果然,斧头对着树疤落下,木头 “咔嚓” 一声裂了道缝,汁液顺着裂缝渗出来,带着股清苦的草木香。

    砍倒的树要去皮、截成段,再用绳子拖到空地。

    好在斧子、锯子足够锋利,弟兄们两人一组,喊着号子使劲拽,汗水顺着脊梁往下淌,把粗布短褂浸得透湿。

    接下来的日子,船员们分成了几拨:一拨继续伐木,准备盖更结实的房子。

    一拨跟着赵老根去开垦农田,他会看土,用手指捏起一把土,凑到鼻尖闻闻,就能知道这地能不能种庄稼。

    还有一拨则在空地周围挖沟,准备筑围墙,防止野物闯进来。

    盖房子比搭棚子费劲儿多了。木头要刨平,再用榫卯拼接。

    有个叫孙木匠的船员,在家乡就是做木工的,他拿着墨斗在木头上弹线,再用刨子一点点刨,木屑纷飞,没几天就做出了整齐的木梁

    。屋顶不用帆布了,孙木匠教船员们用树皮和茅草编织成 “瓦”,一层层铺在房梁上,既能挡雨,又能保温。

    第一间房子盖好时,船员们都围过来看,孙木匠拍着木墙笑:“这房子,能抗住黑风!”

    开垦农田时,赵老根领着弟兄们用铁锄翻地。黑岩湾的土是黑褐色的,很肥沃,翻起来能看见土里的小虫,赵老根说:“有虫才好,说明这地养庄稼。”

    他们把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撒上麦种和从马达加斯加带来的木薯种,再用溪水浇透。李青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看着种子慢慢发芽,嫩绿的芽尖顶出土面,心里也跟着亮堂起来。

    筑围墙是最累的活。

    船员们要从海边搬来大石头,再和着泥土砌成墙。石头重,得四个人才能抬起来。

    有个船员不小心砸了脚,疼得直咧嘴,却只歇了一天就又来干活。

    围墙越砌越高,最后砌到一人多高,上面还插了些削尖的木头,像一排牙齿,看着就有威慑力。

    李青站在围墙上,望着远处的大海,心里踏实了,有了这围墙,他们住得也安心。

    日子一天天过,黑岩湾渐渐有了模样。

    十几间房子整齐地排在空地上,农田里的麦子长得绿油油的,木薯也爬满了藤蔓。

    船员们还在溪边挖了口井,井水清甜,比溪水更方便

    孙木匠在房子旁边还搭了个小棚子,里面放着他做的木工活 —— 有木碗、木勺,虽然他们有充足的瓷碗。

    营地初步建好之后,更进一步的完善,也就提上了日程。

    一个用油布盖着的大家伙被搬了出来。

    这是龙潭基地造的小型蒸汽制砖机,此次被特意携带,用于加快基地建设。

    李青伸手掀开油布,机器的全貌露出来时。

    众人都忍不住 “呀” 了一声。

    那制砖机长约丈余,宽五尺,机身是厚重的铸铁打造,泛着深灰的光泽。

    底座用四块青石压在地上,免得运转时晃动。

    最前头是个圆滚滚的蒸汽室,像个小铁锅,顶上竖着根铜制的排气管;中间是压制砖坯的模槽,槽里刻着浅浅的 “龙潭” 二字印记。

    后头则是一套齿轮传动装置,钢铁齿轮咬合处打磨得光滑,旁边还立着两根手臂粗的硬木柄,显然是用来驱动的。

    “这铁家伙怎么用?”

    孙木匠蹲下来,手指轻轻碰了碰齿轮,眼里满是好奇。

    他一辈子跟木头打交道,还是头回见这般精巧的物件。

    李青笑着走到蒸汽室旁,掀开铸铁盖子,里面是光滑的内壁。

    “先往这里加柴烧,把水烧开产生蒸汽,蒸汽推着活塞动,再带动后面的齿轮,模槽就能自动压砖坯。”

    “据说,两个人用这机器,一天能出三千块砖坯!比人手工打坯快多了。”

    说着,陈武让人抱来干柴,塞进蒸汽室下方的炉膛里,又往蒸汽室里添了半桶溪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