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素心传 > 第17章 烟雨楼话

第17章 烟雨楼话(2/2)

断了弦的琵琶,换根羊肠线还能弹。那些客人,有的是刚打完仗的兵,胳膊上缠着带血的绷带,来听曲时总盯着戏台发呆,说‘这曲子,跟我家乡的调子像’,说着说着就红了眼;有的是逃难来的书生,揣着半卷破书,听《满江红》听到泪流满面,说‘恨不得立马提剑上战场’,却连把像样的剑都没有。我们唱《后庭花》,也唱《将军令》,唱得他们哭,也唱得他们笑——哭完笑完,第二天该扛枪的扛枪,该读书的读书,我们呢,继续调弦,继续绣花,把日子一针一线绣进绢布里,绣得密不透风,好挡住那些风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给阿禾簪上珠花,冰凉的簪脚贴着头皮,倒让人清醒。珠花的珍珠蹭着阿禾的鬓角,像有只微凉的小虫在爬,爬过皮肤,爬进心里。“楼里的姑娘换了一茬又一茬。”苏燕卿望着镜中的阿禾,镜里的人影叠着当年的自己,倒像场模糊的梦,梦里的自己也梳着这样的发髻,眼里藏着对未来的盼,“前几年有个叫春桃的,才十五,是从江南逃难来的,爹娘都死在兵祸里。她来的时候穿着双露脚趾的布鞋,鞋面上沾着黑灰,像刚从灶膛里捞出来,脚趾头冻得通红,还在流血。总躲在被子里哭,夜里哭湿了枕头,白天眼睛肿得像桃子,说‘这世道,活着有什么意思’。我教她绣牡丹,告诉她‘一针一线绣完一朵花,日子就有了盼头’。她手指粗,总扎到肉,血珠滴在绢布上,像开了朵小红梅,她就哭,说‘我连朵花都绣不好’。我就握着她的手,教她把线往紧了拉,说‘你看,线紧了,花就不容易散’。后来她嫁了个跑船的,男人是个老实人,每次来接她都背着个布包,里面装着新做的布鞋,鞋底纳得厚厚的,说是能挡河风。临走时春桃抱着我哭,说‘姐姐,我终于知道,绣牡丹时,针脚得往紧了扎,才不容易散——日子也一样’。她给我留了块绣了半朵的牡丹帕,我把它放在螺钿盒子最底下,每次看到,都觉得那半朵花还在慢慢开。”

    阿禾在烟雨楼住了半月。白日里看苏燕卿教姑娘们绣帕子,有的姑娘手指粗,总扎到肉,血珠滴在绢布上,苏燕卿就用金线绕着血珠绣成朵小红花,说“这样的帕子,才有活气”,像把疼痛都绣成了风景。有个叫眉妩的姑娘,嗓子像浸了蜜,甜里带着点沙,唱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时,总能让满堂的客人沉默,有的端着酒杯发呆,酒液晃出杯沿都不知晓,眼里的泪比酒还多;有的用袖子擦眼睛,擦得袖口湿了一大片,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眉妩的爹,原是教私塾的。”苏燕卿悄悄告诉阿禾,指尖捻着帕子上的流苏,流苏扫过掌心,像谁的头发在蹭,“城破时,乱兵闯进私塾,说他教学生背‘人生自古谁无死’是惑乱民心,就把他的脚筋挑了。老先生趴在地上,血从裤管里渗出来,染红了半张书桌,还在念‘留取丹心照汗青’,声音不大,却像锤子敲在每个人心上,最后被活活打死在书案前,手里还攥着本《正气歌》。眉妩来楼里那天,穿着身孝服,白得像雪,衬得嘴唇红得像血,手里攥着她爹的半截断笔,笔杆上还留着牙印,想来是老先生生前咬过的。她说‘我得活着,活着才能记得我爹的话’。她学唱《霸王别姬》,学了三个月,每次唱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都要停一停,眼里的泪打转却不掉,说‘我不做虞姬,我要做活着的眉妩’,要把爹没教完的书,没说尽的话,都唱给世人听。有回她唱完,楼下有个穿长衫的先生站起来,对着她深深作揖,说‘姑娘的嗓子,比刀枪还利’,说得眉妩眼圈都红了,却挺直了腰板,像株在风里不折的芦苇。”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