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引擎的轰鸣声撕裂了港口的宁静,“曙光号”这头遍体鳞伤的钢铁巨兽,在数艘海警快艇的押解下,缓缓靠向指定的秘密泊位。
码头上,严阵以待的特警拉起了最高级别的警戒线,闪烁的警灯将每个人的脸映得忽明忽暗。
陈队一身作战服,面色冷峻,亲自带队踏上“曙光号”的甲板。
船上弥漫着一股海水、铁锈与电子设备烧灼后的混合气味。
技术人员迅速散开,对每一个角落进行地毯式搜查。
主控室的景象印证了他们的预料——所有服务器硬盘都被物理销毁,数据存储单元被强酸腐蚀得面目全非,敌人撤离得干净利落,不留一丝电子痕迹。
一名负责环境检测的技术员突然发出了低呼:“陈队,你看这个!”他指着主机冷却系统的循环泵内壁,高精度盖革计数器正发出微弱而持续的蜂鸣。
陈队凑过去,屏幕上显示的读数虽不致命,却清晰地指向一个可怕的结论。
“是放射性尘埃,”技术员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栗,“剂量极微,但能谱特征完全吻合高密度量子计算模块长期运行后,在冷却液中析出的同位素残留。这艘船的主机,绝对不是普通的服务器,它是一台移动的超级量子计算机!”
这个发现像一枚深水炸弹,在现场所有人心中炸开。
陈队立刻接通了指挥中心的视频通讯。
屏幕上,苏明玥的脸庞因彻夜未眠而略显苍白,但眼神却锐利如刀。
她静静听完陈队的汇报,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速敲击,调取着“曙光号”被拦截时,国安卫星捕捉到的周边环境参数。
“放射性残留意味着巨大的能耗和散热需求,”苏明玥的声音冷静得不带一丝波澜,“它在海上运行时,必然会改变周围小范围的海洋温度和电磁环境。我正在用这些环境数据反向建模,推演它的运算内容……”
几分钟后,一张复杂的曲线图在屏幕上生成,与另一张图表完美重合。
指挥中心内,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找到了,”苏明玥的声音仿佛淬了冰,“在过去三个月里,这台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负载变化,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南方、西北五大电网调度系统的历史负载响应曲线,吻合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点七。他们在模拟攻击我们的国家电网,而且已经找到了至少五种可以导致大面积停电的连锁崩溃方案。”
这个结论让陈队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这不是试探,而是已经将利刃抵在了国家能源命脉上的准战争行为。
苏明玥的命令紧接着下达,果决而精准:“陈队,现场所有物证封存,级别提到最高。同时,我以国安专案组名义下令:即刻起,全面封锁所有涉外能源咨询类项目的审批通道!通知发改委和商务部,优先排查近两年所有‘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PPP项目投标文件,特别是那些提供底层能源管理方案的外资或合资企业。鬼,就藏在里面。”
与此同时,国安总部技术组的办公室内,气氛同样凝重。
林景深将从“曙光号”缴获的备用通讯日志硬盘交给了小唐。
大部分数据都经过了层层加密,但在日志的缝隙里,小唐发现了一段以固定间隔反复出现的加密频段,它的代号只有一个词——“回音井”。
“这个加密协议很古老,像是某种军用标准,”小唐眉头紧锁,调出了德方在上次合作中提供的一套协议解析工具,“我试试用‘赫尔墨斯之钥’来解。”
随着一行行代码的运行,屏幕上的乱码开始重组。
最终,一行清晰的德文注释显现出来。
小唐翻译过来后,脸色变得极为难看:“这是‘守门人’组织内部,用于唤醒全球各地休眠节点的触发指令。它就像一个遥控开关,一旦发出,潜伏的特工或程序就会被激活,开始执行预设任务。”
林景深的心沉了下去:“最后一次发送是什么时候?”
小唐调出时间戳,瞳孔猛地一缩:“三周前,凌晨两点四十七分。”
那个时间,正是苏明玥在医院深度昏迷,生命体征最不稳定的时刻。
消息传回指挥中心,苏明玥盯着屏幕上的时间戳,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所有人都以为敌人是在等待她死亡,以开启下一步的混乱。
但她的大脑,那个曾被植入“听钟人”协议的大脑,却捕捉到了另一层更深、更冷的含义。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仿佛在计算某种节拍。
突然,她抬起头,
“他们不是在等我死,”她的声音很轻,却让整个指挥室的空气都凝固了,“他们是在等我醒来。我的大脑活动频率,在我从昏迷中苏醒的那一刻,产生的特定脑电波,就是‘回音井’指令的最后一道密钥和激活信号源。我……就是那个开关。”
另一边,刚刚恢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