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勾勒出她专注的侧脸,屏幕上瀑布般滚落的代码流在她瞳孔中倒映出冰冷的数字光芒。
她的指尖在加密键盘上轻盈起舞,每一次敲击都像是在抹除一个存在过的幽灵。
随着最后一个回车键落下,所有关于TAC发行的前端操作痕迹,连同那些隐藏在深层日志里的数字脚印,都被一种不可逆的算法彻底焚化,化为无意义的二进制尘埃。
仪式般地做完这一切,苏明玥深吸一口气,启动了一个全新的身份配置文件。
屏幕上,她的头像变成了一张模糊不清的侧脸,背景是破败的交易室。
ID:回声(Echo)。
个人简介触目惊心:前“凤凰计划”深度参与者,因揭露项目内部财务黑幕被全行业封杀,负债千万,被信托公司全球追索。
这是一个被资本巨兽碾碎后,连骨头渣都不剩的复仇者形象,一个完美的、能引发无数共鸣的悲剧样本。
她打开了一个名为“灰域”的深网论坛。
这里是金融世界的暗面,是所有被阳光驱逐的资本幽魂的聚集地。
她将一段精心剪辑过的内部会议录音上传,音频中,一个傲慢的声音正高谈阔论:“……我们卖的不是产品,是希望,希望本身就是最昂贵的资产。”苏明玥为这段音频配上了一行字,充满了绝望与嘲讽:“他们说希望值钱,可我的账单只认现金。”
引线被点燃了。
不到两小时,帖子像病毒般扩散,被无数匿名的手顶上了“灰域”的首页。
评论区彻底沦陷,上百条留言瞬间涌入,字里行间充斥着破产、背叛和血本无归的哀嚎。
这些故事的主角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指向了同一个猎物——承寰资本及其背后庞大的金融体系。
苏明玥注意到,在汹涌的负面情绪中,有三个账号显得格外“专业”。
它们来自同一个IP集群,用着高度一致的话术,巧妙地将零散的个人悲剧引导向一个更具煽动性的结论:这不是投资失败,这是一场由上至下的“系统性欺诈”。
苏明玥的眼神没有丝毫波动,她启动了早已准备好的双系统。
“思维滤网”开始高速过滤无用的情绪宣泄,而“共情雷达”则像最精密的声呐,在数据的海洋中捕捉着异常的信号。
她的目光锁定在评论区的互动流上,一个名为“守夜人(NightWatch)”的用户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个ID从不主动发起话题,但每当有人在讨论中提及“承寰系资金链断裂”这个核心问题时,他总会在精确的47秒后出现,发布一段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回复,其专业程度远超普通散户,甚至比许多所谓的金融分析师还要老辣。
47秒。
这个数字像一枚钢针,瞬间刺破了苏明玥记忆的某个角落。
她猛地拉开办公桌的暗格,翻出父亲那本写满了 ???语和技术构想的陈旧手稿。
在关于“深层信息安全协议”的一页,一行褪色的字迹赫然在目:“延迟47秒,是旧安全协议的确认间隔,用以区分机器指令与人工干预,是‘守夜人’之间无声的问候。”
指尖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守夜人……守夜人(NightWatch)。
这绝非巧合。
“灰域”不是一个简单的黑市论坛,它更像是一个被遗落的情报网络残存的节点,而父亲,似乎也曾是其中的一员。
就在她心神巨震之际,一个私信窗口弹了出来,来自一个ID为“老K”的用户,头像是一枚锈迹斑斑的国际象棋“国王”。
信息简短而粗暴:“想活命,先交投名状。”对方的要求很明确,需要一份“凤凰计划”未曾公开的财务漏洞分析报告。
苏明玥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猎人终于露出了獠牙。
她没有丝毫犹豫,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报告拖拽进发送框。
这份报告基于她对“凤凰计划”的了解伪造而成,表面上看,数据翔实,推演严谨,足以以假乱真。
但在报告的核心部分,她刻意埋入了三个只有项目最核心的创始团队才知道的技术参数错误。
这三个错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外行都无法察觉,但真正的知情者一眼就能看出破绽。
在发送报告的同时,她后台的一个自动追踪程序也悄然启动,它的任务只有一个:一旦有人下载并试图修正这三个错误,立刻标记其为最高级别的高危目标。
一夜无话。
第二天清晨,追踪程序反馈了结果。
报告被下载了217次,绝大多数下载者只是浏览,但其中一个,在下载后的半小时内,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并且精准地修正了全部三个技术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