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 > 第355章 死守娘子关?武士道在火箭炮面前不值一提!

第355章 死守娘子关?武士道在火箭炮面前不值一提!(1/2)

    此时,吉野站在关城的隘口处。

    眼神里透着坚毅和抉择,他知道这一战就是吉野的最后一战。

    死也要死得风风光光。

    “江晨……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江晨从根据地一路杀来,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阻挡。

    他吉野偏不信这个邪。

    今天,他倒要看看,江晨的部队,究竟有多厉害!

    “报……联队长,八路军来了……”

    “全体戒备……死守娘子关。”

    “哈衣!”

    此刻,吉野信心满满,他相信有娘子关作为防御地形。

    就算江晨再厉害,也不可能在吉野联队身上讨到一些好处。

    娘子关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险要的地形构造,以及历代针对性的军事防御体系建设。

    三者共同构成了难以突破的防御屏障。

    它扼守咽喉,锁钥南北娘子关的核心战略价值。

    首先体现在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位置。

    从军事逻辑看,敌人若想从华北平原攻入山西,或从山西东出中原,娘子关是绕不开的“门户”。

    而防守方只需守住这一通道,就能切断南北交通线,让进攻方“无路可走”,天然形成“以少防多”的优势。

    所以说,娘子关的地形堪称“天然防御工事”,山水交织的环境让进攻方难以展开兵力,且易遭伏击。

    谷地两侧是海拔千米以上的陡峭山峰,岩壁陡峭、植被茂密,无法攀爬或绕行。

    江晨只能沿谷底的狭窄道路推进,兵力无法展开。

    最多容纳数人或数十人并行,完全暴露在防守方的火力覆盖下。

    而且,谷底有桃河,自北向南流过,娘子关恰好位于桃河与支流温河的交汇处。

    河流不仅切断了通道,还被历代守军改造为防御辅助。

    江晨需要先渡水,再攻墙,增加了进攻步骤。

    而吉野的核心工事建于两侧山顶或山腰,形成“俯视谷地”的制高点。

    江晨需要沿谷底推进时,相当于“仰攻”。

    不仅体力消耗大。

    还需面对来自上方的弓箭、滚石、炮火,小鬼子则可借助地形优势轻松打击。

    而且,历代修缮,层层布防

    娘子关并非单一的“关城”。

    而是一套多层次、立体化的军事防御体系,历代(尤其是明、清)不断修缮加固,使其防御能力大幅提升。

    坚固的“第一防线”就是关城。

    它建于谷地中央,坐西朝东,城墙高约10米,厚约6米,全部用砖石砌筑,墙体坚固且设有瞭望孔、射击孔。

    城门(如“东门”“南门”)设有瓮城(“瓮中捉鳖”的战术设计),即便敌军突破城门,也会陷入瓮城的包围中。

    关城向两侧山峰延伸出长城墙体,将翠屏山、绵山等制高点连接起来,形成“关城+长城”的环形防御。

    长城上设有敌楼、烽火台,既能监视远方敌军动向,又能通过烽火快速传递情报,实现“提前预警、协同防御”。

    另外,谷地中还设有壕沟、鹿砦(带刺的木桩)、炮台(近代添加)等辅助设施。

    壕沟阻碍骑兵冲锋,鹿砦延缓步兵推进,炮台则可对密集敌军进行火力打击,进一步降低进攻方的推进效率。

    吉野相信,江晨再厉害也不可能活着走出娘子关。

    “死守娘子关……绝不能放八路军过去……”

    “哈衣!”

    然而就当小鬼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

    咻咻咻……

    呼呼呼……

    轰隆隆……

    天空中传来密密麻麻的火箭炮。

    炮弹不断在小鬼子的瞳孔中放大。

    “八嘎……敌袭……敌袭……”

    “快,躲起来……”

    话音刚落,上万发107毫米口径的火箭炮重重的砸在小鬼子的阵地上。

    轰隆隆……轰隆隆……

    上万门107毫米火箭炮的齐射撕开了空气。

    黑色炮弹出膛的啸声汇成钢铁洪流,在山谷间撞出连绵不绝的回声。

    首枚炮弹落在关城西侧的马厩。

    轰轰轰……呼呼呼……咻咻咻……

    铸铁弹体砸进地面的瞬间炸开,暗红色火团裹着碎石腾空而起。

    三十步外的两名日军士兵像断线风筝般被掀飞。

    皮靴与刺刀在火光中旋转着嵌进城墙。

    冲击波贴着地面横扫,木质岗楼的立柱噼啪断裂。

    屋顶的瓦片如暴雨般砸向人群。

    准备进攻的小鬼子,上半身还保持着进攻的姿势,下半身已被气浪撕成血雾。

    呼呼呼……咻咻咻……轰隆隆……

    更多炮弹落在营房区,圆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