苫布下鼓鼓囊囊,不知道装的什么东西,反正不是粮就是炭薪之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也不知道轩辕璟从哪里变出那么多冬备,不仅保全了城中百姓,还大开城门接纳灾民。
不光如此,甚至还有余力赈济村镇,每日都要往外送好几趟。
骡车在衙门口停下,衙役跑进去,很快,采柔捧着册子走出来,一一检查清点后在册子上做好记录。
合上册子,采柔叮嘱道:“回来的时候途经村庄,记得去找里正收取近三日的灾情详册,时间充足的话就到村里简单转一趟,再不济,也要到村口露个面,弄出点声势来。”
大灾当前,没有官府盯着压着,怕村里乱套。
衙役郑重应声,“知道了,采柔姑娘。”
大雪连下几日,城里渐渐乱起来,县令看着不足三成的官仓储备,愁得胡子都白了,满城去找富户开仓赈灾,却收效甚微。
关键时刻,昭王殿下带人赶到,接管县衙,征纳富户,安稳民心,一应事宜安排得妥妥当当,上上下下对他就一个服字,连带着对昭王带来的人也都格外尊重——除了布政使那个拖后腿的和他那个狗腿子。
从涂明旁边经过,那衙役停下来,重重嗤了一声,才回到骡车带队出发。
“你你你……”
涂明气得手抖,扭头对上采柔的目光,压下火气,挤出笑迎上去,“采柔姑娘,我来替卢大人取药。”
“药啊……”采柔露出几分为难,“受寒百姓与日俱增,王爷下令征收药材,给大家熬驱寒汤,没多的了。”
她指着正在搭棚的几人,说:“您瞧,正搭汤棚呢。等垒好灶熬好汤,大人再来领两碗吧。”
“啊?不成啊,卢大人是寒症,驱寒汤不成的……”
不等涂明说完,一队空骡车停到县衙门口,带队衙役递来沿途村庄收回的灾情详册,又简单汇报了一下路况。
采柔听完,看也不看涂明一眼,转身往县衙内走。
“哎,采柔姑……哎哟。”
涂明追上去,脚下一滑险些摔倒。
采柔头也不回,“参政大人还是回去歇着吧,回头要是摔着了,这天寒地冻的,可没法儿给您医治。”
望着小丫头离开的背影,涂明心下不忿,想去找昭王,可一想到昭王说过官民一视同仁,估计找了也没用,只能作罢。
热腾腾的米香味飘过来,涂明走过去,找守在锅前的衙役要粥。
那衙役掀眼皮睨他一眼,连句话都不回,就轻飘飘看向别处去了。
涂明无功而返,更是气得心口疼,和卢世清一起,从昭王到采柔再到衙役,统统骂了个遍。
屋外雪还在下,虽然没有变大,却也未显出停势。
县衙大堂内,四张长案排开,人来人往。
采柔穿堂而过,将方才三车出粮数量报给户房书吏,扭头看到吹胡子瞪眼的县令带人抓了两个囤粮抬价的粮商回来,二话不说,先打一顿板子。
惨叫求饶声在身后响起,采柔穿过内廊来到后衙,将收回的灾情详册放到案头上。
陆未吟案前端坐,身上披着银狐斗篷,清透的脸被冻得微微泛红。
眉尖微蹙,纤指执笔在灾情总册上细细勾画,烛光映着低垂的眸子,长睫在眼下投下一片浅影,面色凝肃。
总的来看,灾情算是控制住了。
冻毙人数在增加,但多为老弱病患,虽有不忍,却也不可避免。
“小姐,方才赵衙役说去北庄的官道,在梁家坳那里垮了石头,过不去车了。清路的话,估计得花上好几天。”
“北庄?”
陆未吟笔尖微顿,脑海中迅速铺展开一张线路图,连带着沿途的山势地貌,只要是疆理图上有的,皆于脑中一一呈现。
短暂思索后说道:“让他下次别走梁家坳,从北边借道周村,周村南边有片落崖,麻袋系紧绳子从崖上放下去,让北庄的人去崖下接。”
之后又补充道:“该签字捺印的地方一个都不能少。”
二人说话时,旁边另一张桌案上,埋头理账的张永拨算盘的速度慢下来,待话音落下,才又恢复原有的节奏。
这个陆小姐,好生厉害呀!
采柔应是,陆未吟又翻开新送来的灾情详册,逐一汇总。
大灾当前,因为有了昭王,风雪中的南州顿时有了主心骨。
根据赵有诚提供的消息,官员不可靠的州县,有星罗卫带着印信前去接管,至于其他地方,则有轩辕璟派去囤冬备的人盯着。
虽然艰难,但上下齐心,定能度过难关。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多亏了昭王殿下提前冬备。
想到轩辕璟,陆未吟落在纸上的笔触稍稍重了几分。
能囤下那么多东西,看来他手里还握着她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