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成败家女?我拒绝摆烂带飞全家 > 第133章 反差感

第133章 反差感(2/3)

道两旁的景象愈发让郝青麟感到惊异。

    时值二月底,春寒尚未完全褪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按照传统的农时,北方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冬闲”或“备耕”阶段,田地大多空着,顶多有些地方在翻土整地。

    可郝青麟透过车窗看到的,却是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田野!

    大片大片的田地早已不是光秃秃的黄土,而是被一层翠绿的秧苗覆盖。

    那秧苗整齐划一,间距匀称,在晨光下舒展着叶片,显得格外茁壮。

    无数农人挽着裤腿,赤脚踩在田埂和水渠边,有的在弯腰查看秧苗长势,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引水灌溉,有的在清除杂草。

    田间地头,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这哪里是二月底?这分明是江南四月插秧后的景象!

    “停车!快停车!”郝青麟的声音带着急切,再次叫停了马车。

    他几乎是跳下车,快步走到路边一块长势极好的秧田旁,不顾田埂的泥泞,蹲下身仔细查看。

    那秧苗根根挺拔,叶片油绿,显然已经扎根生长了不短的时间。

    “这怎么可能?”郝青麟抬起头,震惊地看向袁知府和燕回时,声音都有些变了调,“二月末,水稻秧苗已长成这般模样?这完全悖逆农时!你们这是拔苗助长不成?!”

    袁知府此刻脸上已没了之前的惶恐,他连忙解释道:“大人息怒!此非拔苗助长,此乃新昌县主沈嘉岁力主推行的‘三季稻’试验田!”

    “三季稻?”郝青麟眉头拧得更紧,这个词对他而言极其陌生。

    “正是!”袁知府用力点头,“县主说,咱们这儿气候其实不算太冷,只是以往大家习惯了只种一季,白白浪费了时间和地力。去年,县主就在她自己庄子上和几户愿意尝试的农家,小范围试种了‘双季稻’。

    第一季三月中下种,六月末七月头就能收!收完立刻抢种第二季,到十月末十一月初再收一次!结果您猜怎么着?两季加起来,亩产比往年单季足足多了五成还不止!”

    他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都飞了出来:“今年开春,县主胆子更大了!她选了些精壮劳力,又挑了些早熟的稻种,在二月初,地刚化冻没多久,就顶着寒气,用她琢磨出来的法子育苗下种!您看,这不就成了?这就是‘早稻’!等到五月中,这早稻就能收割。

    收割完立刻种‘中稻’,中稻九月收!收完再抢种‘晚稻’,十一二月收!若是真能成,大人!那咱们颍州,一年能收三茬粮食!这亩产得翻多少番?这得养活多少人?到时候,颍州就不是穷山恶水了,这得是咱们西晋的粮仓。粮税第一州指日可待啊!”

    三季稻!粮仓!粮税第一州!

    这几个词如同惊雷,在郝青麟耳边炸响。

    他出身显贵,久居庙堂,深知粮食对于国家意味着什么!

    若真如袁知府所言……

    这沈嘉岁哪里是在种田?她是在点石成金!

    是在为颍州,甚至为整个西晋朝,再造乾坤!

    郝青麟站起身,环顾四周。

    远处村落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一派宁静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真的是临近战火前线,刚刚涌入了数十万流民的颍州?

    这分明是太平盛世下才该有的富庶乡村图景!

    甚至比京城周边许多地方看起来都要富足安宁!

    强烈的反差感冲击着郝青麟的认知。

    一路行来,靠近永州边境的紧张肃杀,其他州县流民带来的混乱无序,与新昌县这里的景象相比,简直如同两个世界!

    车驾再次启程,郝青麟沉默地坐在车内,内心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对那个未曾谋面的新昌县主沈嘉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好奇与一丝期待。

    又行了大半个时辰,新昌县城的轮廓已遥遥在望。

    就在即将抵达城门时,一阵阵充满朝气的读书声,如同和煦的春风,穿透了清晨的薄雾,清晰地传入了马车之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这声音洪亮,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磅礴的气势。

    郝青麟再次被这声音吸引,或者说,是震撼了。

    他忍不住第三次叫停马车,推开车门走了下来。

    循着声音,他快步绕过一片小树林,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县城边上,依着一片平整的坡地,建起了一排排宽敞的砖瓦房舍,那正是读书声的来源!

    好几间宽敞明亮的学堂里,密密麻麻坐满了孩子。

    看年纪,从七八岁的稚童到十几岁的少年都有,粗粗望去,怕不下数百人!

    更让郝青麟惊讶的是,站在最前面领读的,并非他想象中须发皆白的老夫子,而是一个穿着洗得发白长衫的青年年男子,和一个神情沉稳的少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