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号”医疗区,灯火通明。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能量药剂以及淡淡的金属和臭氧混合的味道。这里是战舰上唯一拥有独立大型静滞力场发生器的区域。此刻,力场正全力运转,形成一个稳定的幽蓝色光罩,将罗威将军的遗骸和那个至关重要的“文明火种保存舱”笼罩在内,隔绝着外部可能的污染与干扰。
李瑾站在力场控制台前,眉头紧锁。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类军医,同时也深谙光海文明的部分生理结构知识。她戴着特制的增强现实分析目镜,双手灵巧地在悬浮的虚拟界面上操作着。保存舱的外部结构扫描图在她眼前旋转、分解,各种数据瀑布般流下。
“外部损伤……比预估严重。”她低声自语,指尖划过虚拟图像上一道深深的裂痕,“能量导管……部分熔断……维生循环系统……完全失效……”她的心一点点下沉。舱体内部的情况,目镜只能穿透表层,反馈回来的是一片模糊的混沌和大量物理性损坏的信号。
然而,当她的扫描聚焦深入至保存舱核心的“信息存储单元”区域时,分析目镜的界面上突然爆开一片刺目的红色警告!一个极其微弱、却异常稳定的能量信号波形,顽强地从那片代表物理损坏的混沌噪音中凸显出来。
李瑾的呼吸瞬间屏住。她立刻切换扫描模式,将生物监测的灵敏度提升到最高等级。目镜的滤光片自动调整,穿透层层物理阻隔,聚焦在那个微弱的信号源上。
不是生物电信号……没有生命体征的脉动……但……
“神经……量子共振残留?”李瑾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她反复确认着分析结果,“这……这怎么可能?保存舱的物理结构……内部维生单元早已停止工作数百年……”
她猛地抬头,看向静滞力场中那覆盖着星辰旗帜的遗骸,又看向保存舱核心区域那个微弱信号源的指向——那位置,竟隐约与遗骸头颅的方向重合!
一个大胆到近乎荒谬的念头在她脑中炸开。她立刻调出保存舱的原始设计蓝图,手指飞速操作,将蓝图与当前的扫描信号进行精确叠加比对。结果让她倒抽一口凉气。
信号源的位置,精准地对应着保存舱设计中的一个特殊接口——一个理论上用于紧急情况下,进行意识数据高速上传的“思维烙印”端口!这个端口在光海文明的记载中极为罕见,通常只存在于最高级别的末日方舟或文明火种舰上,作为保存个体知识或文明领袖意志的最后手段。其技术原理涉及对濒死者脑量子态的瞬间捕捉与凝固上传,成功率极低,且对被上传者的精神是难以想象的终极折磨。
“罗威将军……在最后时刻……”李瑾喃喃道,一股寒意夹杂着难以言喻的震撼从脊椎升起,“他不仅启动了求救信号,保护了火种舱……他……他把自己最后的意识……强行上传到了这里?”
这个发现太过惊人。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记录下所有数据,并启动了最高级别的信息加密程序。这个信号太微弱,太不稳定,仿佛风中残烛,随时可能彻底熄灭。它可能只是将军临终前巨大痛苦和执念留下的一道残响,也可能……蕴含着无法估量的信息。
她立刻接通了舰桥的保密通讯频道:“舰长,医疗区报告。关于‘火种’保存舱……发现……异常情况。核心信息存储单元区域,检测到极其微弱的……非生物性神经量子共振信号残留。初步分析……指向保存舱的‘思维烙印’端口。信号源位置……与罗威将军遗骸……存在关联。请求……最高保密等级,并指示下一步行动。”
通讯那头沉默了几秒,只有林海略显粗重的呼吸声传来。显然,这个信息同样超出了他的预料。
“确认信号稳定性?”林海的声音低沉而凝重。
“非常微弱,舰长。随时可能消散。强行读取风险极高,可能破坏信号源本身,甚至……触发保存舱内部未知的防护机制。”李瑾谨慎地回答。
“维持现状。优先确保保存舱物理结构稳定。加密所有数据,未经我直接授权,任何人不得接触该信号分析结果。”林海果断下令,“李医生,持续监测,有任何变化,立刻向我汇报。”
“明白。”
切断通讯,李瑾的目光再次投向静滞力场中那沉默的骸骨和冰冷的保存舱。星辰旗帜覆盖下的,不仅仅是一位将军的遗骨,更可能是一位文明守护者在生命终点,用灵魂刻下的最后一道信息。这份沉重,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晶穹实验室,位于“归乡号”的核心科研区。这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由高强度能量场构建、高度集成了维拉空间感知技术和人类量子计算核心的虚拟现实环境。无数细小的光点在淡金色的能量流中明灭流转,构成复杂而玄奥的几何结构,模拟着宇宙的深层规律。
彭夕悬浮在这片光之海洋的中心。她闭着双眼,身体散发出柔和而充满生机的绿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