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包围服装店时,林慧正坐在缝纫机前缝纽扣。她看见林宇,突然笑了“你终于来了,小宇。”&nbp;林宇愣住,母亲临终前给他的照片里,那个抛弃他的女人,嘴角就有颗同样的痣。
“你脖子上的项链,是我给你的吧?”&nbp;林慧举起最后一颗带&nbp;“”&nbp;的纽扣,“当年矿难,你爸也死在里面。我养她们,是想赎罪,可她们偏要揭开一切……”&nbp;她突然抓起剪刀刺向自己,林宇冲过去夺下时,纽扣掉在地上,滚到两条碎花裙中间。
尘埃里的花
林慧被判刑那天,林宇在档案室找到了&nbp;1992&nbp;年的矿工名单,父亲的名字旁画着朵小小的红牡丹。他把三枚银饰拼成完整的圆,里面刻着的&nbp;“平安”&nbp;二字终于重见天日。
两条碎花裙被送进博物馆,标签上写着“1992-2023,那些被掩盖的真相,终将在时光里绽放。”&nbp;林宇偶尔会去看它们,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纽扣上,像极了矿难幸存者眼中不灭的光。
林慧被判刑后,林宇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个曾经抛弃他的女人,竟然是这一系列案件的幕后黑手之一,这让他内心五味杂陈。在整理母亲遗物时,一个尘封的木箱引起了他的注意。
木箱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表面的漆已经斑驳不堪。林宇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箱,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些旧照片和信件。其中一张照片让他瞬间愣住了,照片上是年轻的母亲和林慧,两人亲密地依偎在一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与慧于&nbp;1989&nbp;年夏”。林宇拿着照片,心中充满了疑惑。母亲和林慧竟然早就认识?她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他继续翻看那些信件,其中一封信是林慧写给母亲的。信中提到了一个叫&nbp;“红牡丹协会”&nbp;的组织,还说她们正在为矿难的受害者家属争取权益。林宇这才明白,原来母亲当年也参与过与矿难相关的事情。
他还在信件中发现了一张泛黄的名单,上面记录着二十多个名字,都是&nbp;1992&nbp;年矿难的受害者家属,小美和周婷的父母也在其中。名单的末尾,有一行用红笔写的字“绝不能让真相被掩盖”。
林宇拿着名单,心中豁然开朗。母亲和林慧当年应该是想为矿难受害者讨回公道,但后来不知为何分道扬镳,林慧甚至走上了极端的道路。而小美和周婷的死,很可能与她们发现了当年矿难的更多真相有关。
红牡丹协会
为了查清&nbp;“红牡丹协会”&nbp;的底细,林宇开始四处走访。他找到了一位当年可能参与过协会活动的老人。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听力和视力都不太好,但当林宇提到&nbp;“红牡丹协会”&nbp;时,老人的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光芒。
“红牡丹协会……&nbp;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nbp;老人叹了口气,“那时候,我们这些矿难受害者的家属,为了能拿到合理的赔偿,成立了这个协会。林慧和你母亲都是协会的骨干,她们为了大家的事情,跑前跑后,付出了很多。”
“那后来呢?协会为什么解散了?”&nbp;林宇问道。
“唉,后来协会内部出现了分歧。”&nbp;老人摇了摇头,“林慧觉得应该用更激进的方式去争取权益,甚至不惜采取违法的手段。你母亲坚决反对,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协会就解散了,你母亲也离开了小镇,再也没有回来过。”
林宇终于明白了母亲离开的原因。她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才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亲人。而林慧则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成了悲剧。
他还从老人那里了解到,“红牡丹协会”&nbp;当年收集了很多关于矿难的证据,这些证据很可能被林慧藏了起来。林宇觉得这些证据或许能揭开当年矿难的全部真相,他决定一定要找到它们。
隐藏的证据
林宇回到林慧的服装店,仔细搜查了每个角落,希望能找到那些隐藏的证据。在一个不起眼的衣柜角落,他发现了一个暗格。打开暗格,里面放着一个陈旧的铁盒。
铁盒里装满了各种文件和照片,都是关于&nbp;1992&nbp;年矿难的。其中一份文件是矿上的内部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矿难发生的原因,并非意外,而是由于矿长刘志国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安全措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还有一些照片,记录了矿难发生后的惨状,以及受害者家属们悲痛欲绝的神情。林宇看着这些照片,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悲痛。这些无辜的生命,就这样因为贪婪和渎职而消逝了。
在铁盒的最底层,林宇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是林慧写的,里面记录了她从成立&nbp;“红牡丹协会”&nbp;到后来走上犯罪道路的心理历程。她在日记中写道,自己曾经也想通过合法的途径为受害者争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