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种泥炭土,”&bp;她拿起一袋土给萧琰看,“透气性好,适合绿萝。还有这个珍珠岩,混合一点进去,能防止盆土板结。”
她一边挑选,一边给萧琰讲解各种土壤的特性,哪种适合多肉,哪种适合观叶植物,哪种需要发酵后才能用。萧琰听得认真,手里提着她选好的土和肥料,像个认真听讲的学生。
走到一家卖花盆的摊位前,李瑶停了下来:“其实你的绿萝可以换个大点的盆,现在这个有点挤了。”
萧琰看着摊位上琳琅满目的花盆,有陶土的,有陶瓷的,还有造型别致的水泥盆。“哪种好?”
“陶土盆吧,”&bp;李瑶选了一个素色的粗陶盆,“透气性好,虽然不如陶瓷盆好看,但植物住着舒服。”
萧琰想起自己设计建筑时,也总会优先考虑实用性,再兼顾美观。他笑了笑,接过那个陶土盆:“和做人一样,内在舒服比外在花哨重要。”
李瑶看了他一眼,眼里带着赞同:“是啊,好看的东西很多,但能让人觉得舒服的,才最难得。”
从花市出来,萧琰邀请李瑶去他家帮忙换盆。他的住处是个顶楼的公寓,装修风格和他的人一样,简洁利落,以黑白灰为主,只有阳台上摆着几盆植物,显得有点孤单。
“你的房子视野真好。”&bp;李瑶走到阳台,看着远处的城市天际线。
“当时选这里,就是因为阳台够大,”&bp;萧琰说,“想着能种种东西,结果……”
“结果发现没那么容易?”&bp;李瑶笑着接话。
“嗯,”&bp;萧琰有点不好意思,“以前总觉得,植物嘛,浇水就行,没想到这么多讲究。”
李瑶挽起袖子,开始动手换盆。她的动作很熟练,先把绿萝从旧盆里小心地取出来,轻轻抖掉根部多余的土,然后在新盆底部铺一层陶粒,再放上混合好的土,把绿萝放进去,一点点填土压实。
“你看,”&bp;她指着根部,“这里的根已经盘起来了,确实需要换大盆。”
萧琰站在一旁看着她,阳光落在她认真的侧脸上,绒毛清晰可见。他忽然觉得,这个平时只有自己身影的房子,因为多了一个人的存在,似乎变得温暖了许多。空气里有泥土的气息,还有李瑶身上淡淡的栀子花香,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让人安心的味道。
换好盆,李瑶又教他怎么判断盆土是否缺水&bp;——“用手指戳一下,下去两厘米都干了,再浇水”,还有怎么给叶片除尘&bp;——“用湿布轻轻擦,别太用力”。
“其实植物和人一样,”&bp;她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你对它用心,它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你。开花,长新叶,都是在说谢谢呢。”
萧琰看着阳台上那盆焕然一新的绿萝,忽然觉得,自己好像不止学会了怎么养植物。
那天晚上,萧琰收到了李瑶的微信好友申请,验证消息是:“绿萝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bp;他通过申请后,发了一张绿萝的照片过去,配文:“谢谢。”
很快收到了回复:“不客气。晚安。”
萧琰看着屏幕上的&bp;“晚安”&bp;两个字,忽然笑了。他走到阳台,看着夜色中的绿萝,叶片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他想,或许生活就像养植物,需要慢慢来,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从那以后,萧琰和李瑶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他们很少聊工作上的烦心事,更多时候,是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萧琰会拍下看到的有趣建筑细节&bp;——&bp;比如老房子墙上独特的砖雕,或者现代建筑里巧妙的光影设计;李瑶则会发一些植物园的日常&bp;——&bp;新绽放的珍稀兰花,雨后冒出的蘑菇,甚至是松鼠偷藏松果的样子。
有时,他们会约在&bp;“檐角”&bp;咖啡馆见面。萧琰会带他最新的设计草图,李瑶则会带来她采集的植物标本。有一次,萧琰设计一个社区公园,卡在了景观布局上,李瑶看着图纸,忽然说:“你看这里,”&bp;她指着一片空地,“如果种上几棵合欢树怎么样?夏天开花的时候是粉色的,像羽毛一样,孩子们肯定喜欢在下面玩。而且它的根系不深,不会影响旁边的步道。”
萧琰看着图纸,想象着合欢树开花的样子,忽然觉得那个空间活了起来。“你怎么知道这么多?”&bp;他好奇地问。
“因为我小时候住的院子里就有一棵,”&bp;李瑶的眼神柔和下来,“夏天的时候,我奶奶总在树下给我讲故事,花瓣落下来,像下雪一样。”
萧琰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住的老房子,院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夏天的时候,整个墙都是绿色的,蝉鸣从早到晚不停歇。“我小时候的房子,有个很大的院子,我爷爷喜欢在里面种各种蔬菜,我总在里面追蝴蝶。”
“后来呢?”&bp;李瑶问。
“后来城市改造,老房子拆了,”&bp;萧琰的声音低了些,“现在那里建起了高楼,我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