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他便踏入了火箭货仓那略显局促却又充满未来感的内部空间。这里的设计,出乎意料地与地球上的高速动车车厢有几分相似:三张舒适的座位并排成一列,左右两边各设有一排,中间则留下了一条较为狭窄的通道,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的载荷空间。
为了确保“日月湾太空港”的主控室能够随时、精确地监测到每一个火箭舱体内部的实时情况,从而保障每一次发射任务的绝对安全,每一次火箭升空以前,货仓内的所有座位上都会有一个固定且独一无二的编号,这些编号与学员的学籍号一一对应,以此作为记录每个人行踪动向、确保人员精确管理的数字身份标识。
蒙毅的位置被分配得比较靠近舱门,这让他得以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并在座位上稳稳地坐了下来,开始适应即将到来的旅程。他身上覆盖着的MAPS并未如以往那些笨重、令人感到束手束脚的传统抗荷服那般带来任何不适,反而以一种令人惊叹的合身与便携感,完美地贴合着他的身体曲线。
MAPS以其轻盈的质地与智能化的贴合,让它几乎成为了蒙毅身体的第二层皮肤。坐在座位上的蒙毅,甚至会在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时,完全忘记自己身上还穿戴着这样一套代表着人类最前沿科技的宇航服,这种无感的舒适度本身就是一种技术的奇迹。
每一轮火箭货仓能够携带的人员与物资都是经过精确计算且严格受限的,以确保最佳的发射效率与安全。算上他自己,蒙毅所在的这艘运载火箭里,差不多可以容纳下二十多名学员,他们是首批前往天宫站的新生力量。
此时,已经找好各自座位,耐心等待火箭启航的学员们,正按照操作说明,一丝不苟地检查自身座位上绑带、传感器等是否存在任何细微的问题,以确保万无一失。蒙毅也当然不会落下,他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细节。没过多久,货仓内的电子时钟,其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最终走到了临近发射的最后时刻,每一次数字的跳动,都仿佛是宇宙的心跳,预示着伟大征程的开启。
随着倒计时的数字越来越小,所有学员都瞬间正襟危坐,身体紧绷,目光炯炯地凝视着前方的显示屏。座位上的高精度传感器会进行最后一遍全面检测,确认每一个座椅都处于完美无误的安全状态。一旦系统确认无误,一道由高强度合金制成的安全保险杠便会自动从座椅上方垂下,以一种柔和而坚定的力量,精准地固定在每个人的胸前,将他们牢牢束缚在座位上。
原本显示时间的电子时钟,此刻也切换成了更为激动人心的倒计时模式,红色的数字在屏幕上跳动,每一下都敲击着学员们的心脏,预示着冲向星辰的时刻即将到来。
霎时间,位于“日月湾太空港”那条宏伟的质量加速器轨道内部,由最先进超导材料制成的平行导轨,此刻正有极其澎湃、足以撕裂空间的电流通过。随着电流的涌动,随之产生的洛伦兹力正在以几何倍数不断上升,如同被唤醒的远古巨兽,为整条轨道的加速持续蓄力,积蓄着将火箭推向宇宙的无匹力量。
紧接着,一声类似巨型拉环被瞬间拽断的“啪”声,清脆而决绝地响彻整个舱体,预示着束缚的解除。原本静止不动的火箭,在这一刻,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下一刻便如离弦之箭一般,沿着轨道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向前穿梭,其加速之猛烈,让舱内一切都为之颤抖。
强大的加速度瞬间将学员们的身体几乎全都向后猛地一砸,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推搡,狠狠地撞在了座位的靠背上,发出了沉闷的声响。然而,得益于他们身上那套高科技的MAPS的精妙协助,这种原本足以让人窒息的“推背感”被大幅抵消,仅仅只会有轻微的、可以承受的感受,仿佛只是被温柔地推了一下。
紧随而来的是舱内显示屏上开始不断攀升的G值,每一次跳动都预示着速度的极限。虽然蒙毅根本无法透过货仓厚重的舱壁看到火箭外部那令人目眩神迷的景象,但他身下正在不断颤抖的座椅,那传递着巨大能量的嗡鸣,以及身边其他学员们即使有MAPS辅助,也依然紧绷的面部表情和偶尔发出的低沉呻吟,无一不在说明他们正在经历人类有史以来最惊险、最刺激的电磁推进环节,那是对身体与意志的极限考验。
蒙毅眼前MAPS头盔内嵌的HUD中实时显示着他各项关键的身体参数,他眼睁睁地看着面前显示G值的数值正不停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速上升,4G、5G、6G......一种熟悉的胸闷感、以及全身肌肉仿佛被无形重物压迫的乏力感隐约袭来,如同被一只巨手攥紧心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在这为期两个月的魔鬼训练里,蒙毅已经通过无数次离心机测试和极限体能训练,成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