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暗刃如锋 > 第263章 沪上谍影

第263章 沪上谍影(1/2)

    1937年6月的沪上码头,正处于战前短暂的平静期。

    码头工人在夕阳下挥汗如雨,使用绞车、竹杠等简陋工具搬运货物,沉重的板条箱、砖块等物资通过人力与绞盘配合装卸。

    工人们虽衣衫褴褛、赤脚劳作,但面对镜头时常露出乐观笑容,展现出底层劳动者坚韧的生命力。

    黄浦江面可见外国军舰与商船混杂停泊,尤其是倭国邮船会社控制的汇山码头(Wayside Wharf),其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时最先进的码头设施之一。

    货物木箱上盖有航运税邮戳,反映出列强掌控下的贸易体系。

    虬江码头作为华夏自主建设的战略要地,已完成一期工程,可停泊两万吨级巨轮。而苏州河畔的贫民窟与码头仅一街之隔,工人们休息时在舢板上围坐吃饭,

    妇女儿童在岸边发呆,与对岸的汽车、广告牌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表面维持运转,倭军已开始增兵虹口,侨民陆续撤离。

    码头货物中混有军事物资,部分区域出现沙袋工事,外滩领事馆架设了防御设施,显示着随时将爆发战争。

    带着黑木头和九名警卫人员,宋志踏上了繁忙的虬江码头,虞洽卿的三北轮船公司正深陷债务危机,宋志给与他的意见就是将轮船公司抵债,或者卖给倭国商人,尽快脱身。

    已经赶回沪上的付荣生并没前来接船,因为他在主持沪上的房地产大业,

    虽然宋志拥有前世的记忆,但没有太多的金融知识,比如白银危机之中,只能通过欧米和倭国一买一卖,赚取巨额利润。而面对华夏的种种机会,受道德限制无法对华夏下手,因此,只能拿起前世熟悉的房地产大业。

    付荣生的操作就是除了留下的安全点之外,所有的房产、店铺全部卖掉,大量购买租界的房产,准备在那些为富不仁的华夏遗老遗少身上,赚取一份丰厚的回报。

    与此同时,宋志再次派出祈安前往欧洲,与沐房名一起开始购买钟表王国的房地产。

    这些是为了1938年11月开始的,普鲁士针对国内的希伯来人的暴力行为,这种行为通过“水晶之夜”等逐步升级,1942年的“万胡会议”以后,达到了鼎点。

    钟表王国因为是中立国,经济非常稳定,二战爆发后,吸引了全世界,尤其是欧洲的资金和人员向钟表王国的流入,钟表王国的其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显着的价格上涨。

    此时的钟表王国房价稳定, 1938年苏黎世市中心公寓均价约为每平方米120-150瑞郎,战时上涨(1939-1945年),均价上涨250-370瑞郎,主要城市房价普遍上涨110-130%,日内瓦同期涨幅约90%,伯尔尼等行政城市涨幅相对较低,约60-80%。银行体系存款总额增长约3倍。

    而宋志通过地下世界,走私贩卖各种药品、武器等收入,全部集中在钟表王国银行里面,而这时候的钟表王国银行,可不管你是干什么的,非常容易洗钱。

    而购买房产是最快捷的资产升值,等1942年以后陆续卖掉房产,转而去王国、米国去购买房产和投资股票市场,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沪上霞飞路北海咖啡馆,霞飞路因高卢租界背景,成为高端咖啡馆聚集地。

    北海咖啡馆因毛熊人经营,保留欧式拱窗、砖砌立面与铸铁栏杆等元素。

    室内分为两层,一楼设开放式咖啡吧台与简易卡座,提供平价咖啡与甜点;二楼则为雅座区,铺设木质地板、丝绒窗帘,搭配雕花玻璃吊灯,形成私密的谈话空间。

    这种分层设计既满足大众消费需求,又为文化人提供社交场所,是当时摩登都市文化与异国情调交织的缩影。

    二层的雅座区,除了一杯传统手冲咖啡外,还提供罗宋汤、奶油焗蜗牛等毛熊式餐点,还有沪上的几盘老糕点,柠檬攀、掼奶油等透着沪上的风情。

    租界区的玻璃橱窗内,留声机流淌着周璇的《天涯歌女》,黄铜风扇搅动着咖啡与雪茄的混浊空气。

    穿阴丹士林旗袍的女学生躲在角落读《子夜》,西装革履的银行职员们用银匙敲击着皇家道尔顿瓷杯,讨论着法币改革的最新消息。

    霞飞路的毛熊老琴师指间漏出肖邦的夜曲,而临窗座位上,倭国商社的职员正用德语与犹太难民交谈——他们还不知道,一个月后爆发的战事将让这样的跨国闲谈成为绝响。

    跑堂小弟托着虹口新到的巴西咖啡穿梭时,总能听见《字林西报》翻动声里夹杂着对华北局势的压低嗓音的争论。

    和平饭店斜对角那家咖啡馆的二楼,文艺青年们还在争论新感觉派小说,而楼下穿麻布短打的黄包车夫们蹲在墙角,就着大饼啜饮劣质咖啡渣煮的“南洋黑水”。

    高卢租界梧桐树的阴影投在哥伦比亚咖啡的广告牌上,牌面右下角已经出现了“倭商三井洋行代理”的小字。

    每当外滩海关大楼的钟声敲响六下,穿香云纱褂子的帮会账房就会准时推开旋转门,他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