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韩氏贵公子,谈笑虏项羽 > 第464章 鱼水

第464章 鱼水(1/2)

    太原。

    汾阳。

    上午。百姓曹敏率领全家十三口人,把家当装上了大车,最后站在道旁,恋恋不舍的回头看了一眼生活了许久的土地,最后把心一横,与家人一起上路了。

    他是颍川郡人,在韩王的号召下离开颍川北渡黄河,到达了六郡。

    他很庆幸。

    因为颍川不断有消息传来,楚、汉在那片地方交战。留在颍川的百姓都饱受战争的摧残。一部分人不得不铤而走险,越过很多地方,渡过黄河追来了河北。

    别的都不好使,还是韩王仁义。

    相比于留在颍川的同乡,他们这些跟着韩王一起迁徙的颍川人都太幸福了。

    但也有个问题。因为六郡土地太狭,人口过多。虽然朝廷鼓励开垦荒田,但田还是少。新开垦的田地产量也少。

    当然,就算是这样。他们的生活也还不错。冬天有衣服穿,有一口吃的,生病了还能请的起医者。

    这都是因为大王仁厚,盘剥百姓少。农民家家户户一年辛苦劳作之后,还能余下不少。

    就能吃饱喝足,有滋有味了。

    这要是放在以前秦国。秦国的官吏恨不得敲骨吸髓,把他们全部变成牛马,只给最基本的生存物资。

    让他们只知道当兵打仗,种田上供,生更多的牛马。

    哎。

    他想一想以前的生活,都觉得渗人。

    总之他到达汾阳之后,虽然土地分的少,但全家生活不愁,感觉很幸福。

    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这一代人这点土地足够了,但下一代人呢?同样因为韩王仁厚,他的儿女只要不生病,不出意外就能养大。

    相比于贵族,普通百姓的孩子皮实。只要能填饱肚子,养大的概率很大。

    一年生一个孩子,十年就能生七八个孩子。下一代人如果长大,这点土地就不够种了。

    他得想办法弄到更多的土地。而现在朝廷下令,让他们前往邯郸郡。

    因为历年战乱,邯郸郡几乎是十室九空。无主之田多如牛毛。而且土地肥沃,土地平缓。

    百姓有多大力气,就可以开垦多少田亩。

    这让他很心动。

    虽然搬迁土地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他有上一次搬迁的经验,倒也不是特别抗拒。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韩王。

    韩王之威望,深入人心。他相信自己去了邯郸,就能得到更多的土地,就能生活的更好。

    就能.......

    跟着韩王走,不会有错。

    “呼。”曹敏深呼吸了一口气,收起了心中的杂念,拖家带口一起上路。

    相信韩王的百姓多如江中之鱼,渴望更多田地的百姓更不用说。

    想要去邯郸居住的百姓先聚集到亭、乡、县城,然后在官吏的带领下前往晋阳会合。

    这些百姓搬迁去了邯郸,留下的百姓也是欢天喜地。

    六郡太拥挤了。这部分百姓迁徙走,留下的土地就能让剩下的百姓获得利益。

    这场搬迁,无论走了的百姓还是留下的百姓都很支持。

    曹敏全家跟着官吏到达了晋阳,随即休整了三天时间。

    官府不仅安排了营地,还准备了木材,御寒衣物,甚至还有医者、药材。

    如果有人生病就尽量救治,救不回来就没办法了。

    三天之后。曹敏与太原郡的七八万人一起离开晋阳,前往邯郸。

    与此同时。河东、河内、上党等郡的百姓,先行一步前往邯郸郡。

    原本十室九空的邯郸郡在短时间内涌入了三十余万人口。

    虽然这里什么都没有,虽然刚开始会很困难。但只需一年,勤劳的百姓与廉洁的官吏,就能把邯郸郡变成一个鸡犬相闻的富郡。

    上午。

    邯郸郡,易阳县外。

    马山亭。

    亭中有一座废弃村庄。曹敏一家与一百余百姓被分配到了这里居住。

    郡中任命的乡长、亭长都在场。帮曹敏等人分了住宅。

    虽然都是破房子,但还是得分一分。至于村庄外的田亩,多到了空旷。

    曹敏刚才看过了,草长的很高,很多小动物。而田的四周有很完善的水渠。

    只要烧掉杂草进行肥田,重新开垦。第一年粮食产量低一点,但第二年就是好田。

    第三年。

    等曹家的下一代长大了,不,下下一代长大了,都有田亩耕种。

    这就是世代繁衍啊。曹敏的脑子一热,心中涌现出了难言的感动。

    他也相信韩国的国祚会很绵长,现在的大王,下一代的大王,下下一代的大王都是贤明之君。

    韩王江山永固,百姓世代繁衍。

    真好。

    ............

    上午。

    晋阳。

    百姓的搬迁已经接近尾声。而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