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耀东点头:“我建议,先把这几项列为核心保障:定向入学名额、优先保障性住房、跨区域社保衔接、专项医疗额度。用专项资金池托底,避免挤占公共资源。”
“可以。”丁义珍记下,“但得加上一条——所有享受政策的人才,必须签订五年服务期协议,并带徒培养不少于两名本地青年技术骨干。不能只进不出,要形成循环。”
周长利补充:“还得防造假。万一有人拿了资源就走人,不仅损失大,还会被人拿来说事。”
“建立信用档案。”丁义珍说,“跟央行征信系统联动,违约记录终身可查。另外,每年考核一次实际贡献,不合格的自动退出。”
他顿了顿,又道:“这件事不能只靠政府。园区企业也得参与进来。我可以号召几家龙头企业设立‘联合培养基金’,谁用人,谁出钱,谁定标准。”
林耀东问:“要不要先小范围试点?”
“不必。”丁义珍摇头,“一上来就得有力度。小打小闹反而引人猜忌。我们就说清楚:这是为了守住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没人,一切归零。”
办公室再次安静下来。
丁义珍翻开笔记本,写下第一行提纲:
1. 建立高新技术人才认定快速通道;
2. 实施“安居—教育—医疗”三位一体保障体系;
3.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与人才培养绑定机制。
他抬头看向两人:“明天开始,全面梳理现有政策盲区。林耀东负责对接医院、银行、教育口,摸清资源底数;周长利牵头组织企业座谈,听听他们到底缺什么样的人,愿意承担什么责任。”
“你打算什么时候推?”周长利问。
“越快越好。”丁义珍合上笔记本,“北欧团队随时可能到,我们不能等到人家来了才发现——咱们这边连个能平视对话的人都没有。”
林耀东忽然开口:“如果省内有意见呢?”
“那就让他们看看这份数据。”丁义珍把屏幕转向他们,上面是三家合作企业因人才不足导致的延期损失统计,“耽误一天,损失七百万。十天就是七千万。谁要是觉得这钱该花,我不拦着。”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在“技术可以买,能力必须养”下面,重重画了一横。
“从现在起,人才问题不是后勤问题,是前线问题。谁卡住了这一环,谁就在拖整个项目的后腿。”
周长利收起平板:“我这就去安排企业调研。”
林耀东也起身:“银行这边今晚就能调出近三年高端客户家庭需求数据,明早汇总给你。”
丁义珍点点头,重新坐回椅子,打开文档,输入第一句话:“当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但高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项目落地的核心瓶颈……”
他敲完这句,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时钟,十点十七分。
窗外,高新园区的灯光依旧明亮。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