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的增长极。你们现在铺的每一根管子,打的每一方混凝土,都是在给下一代创业者搭台子。”
工人们安静听着。
他站起身:“接下来还会有一批小公司进来。他们没大企业那么风光,可能就几个人一间屋,但他们是未来的主角。我希望你们也能把他们的楼当成重点项目来对待。”
项目经理挺直腰:“您放心,绝对保质保量。”
“好。”丁义珍拍了拍他肩膀,“另外通知一下,下周一开始,园区设立‘创业服务专班’,由周长利同志挂帅,林耀东同志配合资源对接。所有入园企业,一对一专人跟进,有问题直接找专班,不用层层上报。”
走出板房时,夕阳正落在远处那片预留的空地上。几根测量杆插在土里,勾勒出发酵区的大致轮廓。
丁义珍站在沙盘前,手指轻轻划过那片空白。
“就从这儿开始。”他说。
周长利走过来递上一份清单:“第一批拟对接的企业名录,二十三家,都在走内部评估流程。”
丁义珍接过看了看,抬头问:“最快什么时候能签协议?”
“材料齐全的话,一周内可以完成入驻手续。”
“那就盯紧点。”他把清单合上,“让他们知道,这不是画饼,是真要落地的事。”
远处,一台挖掘机缓缓启动,铲斗落下,翻起一片新土。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