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义珍揉了揉太阳穴,把所有反馈意见汇总成册,交给秘书归档。桌上摊着《高校合作备忘录(初稿)》,还有明天发改委协调会的材料。
手机震动。
林耀东的消息跳出来:“第二批资金已转向离岸信托,路径模糊。”
丁义珍看完,合上文件,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京州智谷”规划图上。图纸右下角标着一行小字:预计首批入驻企业不少于三十家,带动就业超两万人。
他起身走到窗边,夜色已笼罩市委大楼。远处高新园区的施工围挡亮起了临时照明灯,像一片尚未连成片的星火。
刚坐下,电话又响了。
周长利语气少见地凝重:“教育部那边传话,有声音说我们动作太急,怕引发‘高校资源过度向单一城市倾斜’的争议。”
“让他们说。”丁义珍靠回椅背,“十年前没人关心资源倾斜,只关心GDP数字。现在我们想把钱花在刀刃上,反倒有人跳出来讲平衡?”
“可上面有人打过招呼,建议暂缓部分对外宣传。”
“宣传我不急。”丁义珍盯着天花板,“但合作不能停。你告诉教育部那几位老朋友,京州不抢谁的饭碗,我们只是在补课。别人跑了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
电话那头低声道:“小心被人当成出头鸟。”
“出头鸟也好,靶子也罢。”丁义珍笑了笑,“只要飞得稳,打得准,就不怕风大。”
挂了电话,他重新打开电脑,在邮件草稿箱里找到一封未发送的信件。标题写着:关于设立“青年科学家安居工程”的初步构想。
他敲下最后一句:
“房子不是留人的唯一办法,但没有房子,再理想的人才也只能转身离开。”
按下发送键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
秘书探头:“书记,西电那边刚回消息,说他们的校长想提前来一趟,顺便看看生活配套。”
丁义珍抬头:“告诉他,我亲自陪他看房。要看最好的小区,也要看在建的公租房。”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