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4合院之成为武术宗师 > 第300章 新兴产业初萌芽

第300章 新兴产业初萌芽(1/2)

    平板震动的提示音还在耳边,丁义珍已经站起身,抓起外套就往门外走。秘书在走廊上迎面撞上他,差点没刹住脚。

    “通知工信局、发改委,还有东新区管委会,半小时后园区指挥部开会。这次不是商量,是签协议。”

    “系统又……”

    “不用系统。”丁义珍头也不回,“拿纸质文件,盖章顺序我来排。谁卡时间,我就让谁在全市通报里解释为什么耽误新兴产业落地。”

    半小时后,六家科技企业代表坐在临时腾出来的会议室里,脸上写满了将信将疑。其中一家做智能传感器的公司负责人小声问旁边人:“咱们这合同真能生效?听说你们前天提交的材料到现在还没批下来。”

    话音刚落,门被推开。丁义珍带着周叔和三个部门负责人走进来,手里抱着一叠红头文件。

    “各位,”他把文件往桌上一放,“我知道有人觉得京州办事慢,觉得政策落地像雾里看花。今天我不讲虚的——地给你们,政策当场兑现,手续现在办。”

    他转头对财政局副局长说:“首年免租,三年税收返还百分之五十,从今天算起。你现场写个说明,加盖公章,发到他们邮箱。”

    副局长愣了下,赶紧掏出笔。

    “我们不是来搞形式主义的。”丁义珍看着那群企业家,“你们带技术、带团队、带订单进来,京州缺的就是这个。政府唯一的要求是——别怕开头难,我们陪你一起扛。”

    现场安静了几秒,有人低头翻合同,有人悄悄录视频。终于,智能传感器公司的老总开口:“丁书记,我们厂计划招三百人,本地优先,这话您刚才说了,我录音了啊。”

    “录十遍都行。”丁义珍笑了,“只要人招进来,市人社局下周就办专场招聘会。周叔,这事你盯着。”

    周叔点点头,翻开随身带的小本子记了两笔。

    签字仪式没有彩球拱门,也没有香槟庆祝,六份合同依次盖章,每一份都由丁义珍亲自递到企业负责人手上。最后一份签完,所有人鼓了掌,声音不大,但很实诚。

    当天下午,第一批施工队进场平整土地,吊车竖起来的时候,厂区围挡上的招商广告也挂上了:**智能制造产业园欢迎入驻**。

    消息传开没两天,李卫国又来了,这次脸色不太好看。

    “丁书记,厂里几个老师傅找我闹事。”他在办公室坐下,搓着手,“说是新园区招人,肯定要裁老厂的员。有个工龄三十年的老钳工昨晚喝多了,嚷着要去工地堵门。”

    丁义珍放下笔:“他们怕失业?”

    “可不是嘛。”李卫国叹气,“干了一辈子,突然说转型,心里没底。一听那边要招三百个年轻人,更慌了。”

    “走,去工地看看。”丁义珍站起来就往外走。

    两人到了园区,正好赶上一场小型招聘宣讲会。人力资源主管正在台上讲待遇:“月薪起步八千,五险二金齐全,企业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考过中级职称每月再加两千。”

    台下坐了不少本地技校的学生,也有穿着工装的中年人。

    丁义珍拉着李卫国站到后排。等宣讲结束,他走上前问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你是哪毕业的?”

    “市二技校,机械自动化专业。”

    “之前有工作吗?”

    “在汽修厂拧螺丝,一个月三千五。”

    旁边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接过话:“我是红星二厂下岗的,听说这边要人,过来试试。他们说只要肯学,三个月上岗。”

    丁义珍回头对李卫国说:“你看,这不是抢饭碗,是换饭碗。”

    “可我们厂那些老家伙……文化低,学不动新东西。”

    “那就从基础岗位开始。”丁义珍掏出手机,拨通人社局,“明天发通知,成立‘传统产业转型人才对接平台’,每月一次用工对接会。名单里优先安排技改企业分流职工。”

    挂了电话,他又对李卫国说:“回去告诉大伙儿,新厂开工那天,我也请你们老厂派十个工人去参观。谁表现好,直接签返聘合同。”

    李卫国咧嘴笑了:“您这么一弄,我心里踏实多了。”

    事情还没完。

    第三天,一家做精密轴承的老厂拒绝接单,理由是“报价太低,不赚钱”。

    丁义珍听说后,没发火,也没下令,而是请周叔出面,请了七八家企业吃顿便饭。

    饭桌上,老厂老板抱怨:“他们这些新公司,图纸给得急,付款周期长,还压价。我们也不是不愿意合作,可总得活下去吧?”

    智能设备公司的负责人立刻回应:“我们初创企业资金紧张,订单不稳定,当然不敢报高价。但我们未来三年规划清晰,明年产能翻倍,订单量至少涨三倍。”

    “那你先把今年的采购计划拿出来。”周叔慢悠悠地说,“我们做个约定:只要你承诺年度订单不低于五百万,市里给你每单补贴百分之五,作为供应链协作奖励。”

    全场一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