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乾陵惊魂夜 > 第289章 黄帝铸镜引出阴阳宝镜线索

第289章 黄帝铸镜引出阴阳宝镜线索(2/3)

李宝应了一声,站起身时檀木珠从领口滑出来。

    施丽娅的目光追着珠子晃了晃,又落回赵婉儿的手机屏保上。

    她指尖轻轻敲了敲"秋瑾纪念亭"那行字,声音轻得像片落在水面的银杏叶:"李宝...你可曾听说过秋瑾?"施丽娅的问题像枚投进深潭的石子,在李宝记忆里激起层层涟漪。

    他放下筷子,指节无意识摩挲着檀木珠,目光穿过玻璃窗落在远处山尖——秋瑾的名字他听过,是课本里"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

    可这和镜湖有什么关联?

    "秋瑾自号鉴湖女侠,"李宝开口时声音发涩,像是从旧书堆里翻出了落灰的记忆,"我大学时选修过近代女性史,她祖籍绍兴,常说'鉴湖八百里'。"他突然顿住,喉结滚动两下,"施姐,镜泉村的秋瑾纪念亭...难道和绍兴的鉴湖有关?"

    施丽娅的指尖在手机屏保上轻轻一按,照片里的银杏叶仿佛被按进了时光褶皱:"你猜对了。"她推了推滑下鼻梁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淬了星火,"绍兴古有镜湖,东汉时为防涝修了鉴湖,后世多称鉴湖。

    秋瑾的'鉴湖女侠'正是由此而来。"

    赵婉儿的筷子"当啷"掉在青瓷碗沿。

    她弯腰去捡,发顶翘起的呆毛扫过桌布,再抬头时眼睛亮得像两颗黑葡萄:"所以西安的镜泉村是镜湖故址,绍兴的鉴湖也是镜湖?

    两个地方都叫过镜湖?"

    "地理变迁常有的事。"施丽娅从帆布包摸出个牛皮笔记本,快速翻到夹着银杏叶书签的那页,"《水经注》载会稽山阴有镜湖,'水平如镜,朗若明鉴';《终南山志》里的镜湖是'峰峦倒浸,月映潭心'。

    两处相隔千里,却都因水面如镜得名。"她把本子转向李宝,页边密密麻麻的批注里,"黄帝铸镜"四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但《铸镜经》残卷提到,黄帝采铜铸镜时,曾'引镜湖之水淬其锋'。"

    李宝的后槽牙突然咬得发酸。

    他想起阴司那面镜子里翻涌的月光,想起袁天罡星图上缺了一角的"人位",指节抵着太阳穴轻声道:"所以关键在'淬镜之水'?"

    "正是。"施丽娅的声音陡然轻了,像怕惊散了什么,"铜镜铸造最讲究淬火,好水养镜,能让镜面承天地气。

    终南山镜湖在唐时干涸,绍兴鉴湖却一直流到现在——"她突然抓起赵婉儿的手机,指尖点着照片里的银杏林,"镜泉村的断碑是唐刻,绍兴鉴湖有宋时的'铸镜台'遗址,你说黄帝铸镜的真正所在,更可能是哪里?"

    李宝的呼吸突然滞在胸口。

    他望着窗外终南山的轮廓,又望向施丽娅笔记本上的批注,喉结动了动:"你是说...我们该去绍兴?"

    "至少该去看看。"施丽娅合上笔记本,动作轻得像在合上一个秘密,"张远山联系的向导是找终南山古墓的,可阴阳宝镜的线索...已经漂到钱塘江了。"

    赵婉儿突然"噗嗤"笑出声。

    她抽了张纸巾擦去嘴角的醋渍,指了指李宝胸前晃动的檀木珠:"那咱们现在就买去绍兴的票?

    我手机里还有镜泉村的照片,说不定能和鉴湖的比对——"

    "先听个故事。"施丽娅按住她刚要摸手机的手,目光却落在李宝脸上,"《古镜记》读过吗?"

    李宝摇头。

    他注意到施丽娅说话时,手指一直在摩挲笔记本封皮上的银杏叶,像是在摩挲一段活过来的历史。

    "隋末有个叫王度的,得了面古镜。"施丽娅的声音像浸了月光的琴弦,"那镜背刻着'黄帝神镜'四个字,能照妖邪、镇疫病。

    他有个朋友薛侠,持一口'断蛇'宝剑。

    两人比试时,宝剑砍在镜面上——"她突然停住,指尖重重敲了下桌面,"剑刃崩了,镜面却连道白痕都没有。

    更奇的是,每逢月圆之夜,镜中会浮出个模糊的影子,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倒影。"

    赵婉儿的肩膀轻轻抖了下。

    她把椅子往李宝身边挪了挪,发梢扫过他手背:"后来呢?"

    "后来王度把镜子挂在院中的老槐树上,说'此镜受月光滋养,非人间俗物'。"施丽娅的声音更低了,"他去世前在笔记里写,镜中倒影有时像山,有时像水,有次竟映出了'阴阳同辉'四个金字——"她突然抬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宝,"和你说的阴阳宝镜,像不像?"

    李宝的檀木珠突然烫得惊人。

    他摸出手机翻到日历,九月十五的圆月被他标成了红色——正是阴司里那面镜子显影的日子。"所以黄帝铸镜...可能不止是传说?"

    "是不是传说,去绍兴看看就知道了。"施丽娅站起身收拾拓片,帆布包拉链的金属声在餐厅里格外清脆,"我让张远山改订去绍兴的车票,下午三点的高铁。"她转头对赵婉儿笑,眼角的细纹里落满晨光,"你把镜泉村的照片整理好,到了绍兴咱们对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